进入大学后,转专业的条件及流程在各大高校普遍受到关注。根据教育部规定,学生在校期间,符合条件时可申请转专业。具体而言,一年级结束前,理由充分的学生可以申请,理由包括在某一学科确有特长,因健康原因需转至其他专业,以及通过转专业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成才等。
相反,以下情况的学生不具备转专业资格:新生入学不满一年,二年级及以上的学生,特殊培养的学生未经同意,艺术类考生跨文理转专业,跨录取批次转专业,试读期内的学生,曾转过专业或转学者,以及专科升入本科的学生。
每年,转专业申请集中在第二学期末,学生需向所在学院提出申请,并填写《转专业申请表》,经审核同意后统一报教务处。教务处根据转入专业的办学条件,公布转入专业的接受名额。选拔考试内容通常包括数学、英语,文科还需加考政治或计算机,成绩按文理科分别排序,由学生挑选专业。
转专业后,学生需遵循转入专业的学籍管理细则,完成教学计划方可毕业和获得学士学位。原有课程不及格者需重修或重考,合格后方能毕业。许多大学为学生提供了多次转专业机会,如北京化工大学新生入学后可申请四次转专业,学校根据需求进行考核。
此外,一些学校还鼓励学生辅修第二专业或读双学位,有较强自学能力的学生可以申请。天津大学则提供了求是学部涵盖多个专业方向的转专业机会,以及大一下学期的专业调整机会。建筑学和城乡规划专业在社会上认可度高,学校会组织美术测试,通过者可转入。
随着高考招生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大学实现了宽口径招生,新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选择专业的盲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