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草原气候,也称作热带干湿季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分、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为典型。这类气候区域位于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的区域。全年气温较高,平均气温约为25°C,呈现全年高温,且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之分。在赤道低压带控制期间,赤道气团盛行,降水集中;而在信风带控制期间,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气候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之间,具有明显的较长干季。热带草原气候的自然景观为热带稀树草原。
其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季风型:在低纬度地带,特别是在大陆上,夏季时往往在南北半球信风带中插入一个赤道西风环流。这种现象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信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陆的加热作用,进一步加强了赤道低压槽在大陆上的影响。
2. 热带锋型:夏季,在广阔的热带太平洋东部,赤道西风不显著,且由于安第斯山脉的高大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暖湿季风对南美洲热带草原气候区的影响几乎不存在。然而,来自陆地的西南季风和西北季风,分别与来自热带大西洋上并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北季风和东南季风在此交汇上升,形成热带锋,导致多对流雨,气候湿热。
3. 垂直地带型(东非高原上的赤道附近地区):该地区海拔超过3000米,由于地势高,改变了这里的气温和降水状况,气候相对温暖,未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掠过暖流上空的暖湿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季风控制,降水较少,且地面蒸发旺盛,形成干季。
4. 背风坡型: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部和马达加斯加岛西部,由于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且受副高控制,降水量较少,但干湿季分明,从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