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规则调整后,竞赛选手的实力差距显著加大。学校在策划竞赛项目时,应明确目标,若大力投入竞赛资源,比如停课或设立专门的竞赛班,其主要目的是培养省队选手,而非仅仅追求省一等奖。因为省一等奖虽然在自主招生中可能提供加分,但必须在综合成绩有所保障的前提下才有实际意义。
对于学生和家长而言,应当清楚认识,对于省二、省三等奖,无需进行体系化学习竞赛。然而,对于旨在达到省队水平的学生,深入学习竞赛内容,合理规划学习进程至关重要。他们需要在适当的时间节点上评估自己是否能够取得成绩,避免在长时间、大量精力投入后仍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从而成为“陪跑者”。
竞赛规划应注重平衡,既追求竞赛成绩,又不忽视其他学习和生活领域的发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适当参与竞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在综合能力提升的同时,也有机会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制定竞赛规划时,应当考虑到个人兴趣、能力和时间分配,确保学习竞赛的同时,不影响日常学习和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