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之年,除了考生之外,对于考生家长来说也是一个考验。高三家长对待孩子的课余安排,要以孩子为主体。
一、要不要让孩子做家务呢?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平时学习很累,连家务都不让做,但是家长需要明白,让孩子所有的活动都集中到学习上其实没有好处。学习不仅仅是看书,休息也不仅仅就是睡觉。让孩子在学习之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比如扫扫地、洗洗碗,不仅可以让他的大脑得到适当的缓解放松,而且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有好处。适当的做家务会成为调节孩子生活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这可能比学习知识还要重要。
那种认为只要学生学习好,不需做家务活的看法是错误的。但是,这并不等于说让学生多做家务劳动就好,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笨,不会有什么大出息,学习上差不多就行了。因此,让学生干大量的家务活,有的甚至以赚钱为主,学习为辅。这样一来,孩子分散精力过多,势必影响学习。而成绩愈下降,家长愈认为自己的看法正确,愈将家务活大量地堆给孩子,造成恶性循环。
二、要不要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呢?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每天复习很紧张,如果学校组织活动或家庭聚会,就不让孩子参加。其实,对于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家长首先征求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意愿。当孩子拿不定主意时,要给予客观建议。如果是重要的、特殊的活动,特别是学校组织的活动,应该鼓励孩子去。因为这种活动有利于他们调节情绪,增长阅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长对孩子参与学校集体活动的态度,可能会对孩子们的思考方式、行为方式、接人待物等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应该慎重对待。当然,家长还应该建议孩子做事有计划性,缩短或取消做无用功,让孩子学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任务,提高学习效率,这样就可以学习放松两不耽误。
三、经常嘱咐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孩子很不耐烦,需要怎么办呢?
备战高考,家长们都关心孩子的学习和身体,经常嘱咐孩子学习和生活的注意各种情况,结果孩子很不耐烦,家长该怎么做才好?家长需要明白,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非常重要。家长不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安排孩子的生活学习,表达关心也要看好时机,适时适度,可以在他们休息、放松、心情比较好的时候再表达。表达关心的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选择,经常唠叨会有意无意地给孩子造成压力。
家长的唠叨,是扼杀孩子责任感的重要原因之一。家长不停的唠叨和说教,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他们认为反正有人会提醒,便不会用心做事。家长嘱咐一件事最好不要重复两遍以上,那样既没有实际效果,又带给孩子不被信任的感觉,平时要有意识地杜绝唠叨之举,给孩子充分的信任。会教育孩子的家长,是宽容、宽松、宽厚的,而不是对孩子做的每一件事指手画脚。好家长会尊重孩子,变“说”为“听”,只是对孩子提出原则性建议,这样才能获得孩子的信任和认同。反过来,如果孩子长期被唠叨,在负面情绪的影响下,以及逃无可逃的处境,他们就会启动“选择性失聪”来保护自己。
高三孩子学习任务非常重,课余时间就应该有一个舒心、温暖的环境,让身心放松,才能有充沛精力来复习功课。高三家长对待孩子的课余安排,要以孩子为主体,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讲究方式方法,帮助孩子保持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