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习方法1 对于高考而言,一个有效、重要、可实现的复习计划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下面是我高三时的复习计划。(在制定计划前,首先将高考所考各科目的所有课本放在桌上,逐一浏览,做到心中有底。即对所学和所要复习的,应该有数才行)。 在大的方面,即高三整个一年里的总复习计划,应该是切实可行,有丰富内容的。一般,我将高三复习的一年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高三第一学期+寒假) : 8-9月份,这时我们老师还在讲最后一部分知识,所以新课一定不能放松。即这一个月左右应该以抓住课程重点,多做习题,巩固加深所学知识;9-12月份是第一阶段总复习,即第一遍总复习,我以基础知识为本,重点放在课本上,这一阶段不要好高骛远,不要做过偏过难的习题。因为十几年来,许多教师在总结高考时,都得出高考的根本重点在于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万变不离其宗,这才是本!到了寒假,可以在放松生活节奏和心理的基础上,适当将第一阶段所复习的内容归纳总结一下,整理、弄清概念,多看一些解题方法的书,明晰自己的思路。 第二阶段(高三第二学期):3-6月份,在第一阶段基础上,注意扩大思路,多做综合习题,以及多看侧重思维方法的参考书,可以加大题量,因为题海还是有一定优点的。但若有不懂的,我总是及时记下来,去问老师。而且,我做错的题或自认为比较好的题,也记在专门的本子上;6-7月份,将高中知识系统地复习、巩固,多看课本,以前的试卷很有参考价值,我是经常翻阅的,或者翻阅记录错误、好题的本子,感觉特别有回味、品评的必要。在最后冲刺时刻,大家还要特别注意调节心理状态,放松放松再放松。到时候,复习到这个份上,谁的包袱轻,谁的信心足,谁就能考得出水平。 在细的方面,即每天、每周的复习计划,当然是变化的,但一个基本的作息时间应该有。我是每天6:00起床, 6:30-7:30复习英语,7:40-9:40复习数学,9:50-11:50机动安排;中午午休;下午2:00-4:00复习化学,4: 10 -6:10复习物理;晚上2个小时复习语文;其余时间机动。在每一门课的复习中,不同阶段以不同内容为主,多看课本或多做习题,要掌握好。 总之,在总体计划的基础上,注意小块的时间安排,既要抓紧时间,又该有张有弛,这样才能以一个较好、较正常的心态去参加高考,才能考好! 高三学习方法2 经过高一、高二的两年准备,终于到了高三的战前备战阶段了。我想大家的心情可能跟我当时一样,既有些兴奋又有些担心。就在这种矛盾的、惴惴不安的心情下开始了总复习。可是,突然间发现,高一、高二所学的知识在大脑中好象突然消失了,原来用的得心应手的公式、定理、方法,现在好象只是似曾相识,这是怎么回事?原来,这是大家产生了一种高原效应。初入高三以后,由于需要将以前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做题时知识跨度大,灵活性、综合性要求较高,需要将以前所学的知识单元串起来、联起来,就好象人从平地突然来到高原之上,都会有不适应之感。这是正常的,继续学下去就会消失,请不必忧虑。 评:克服高原反应,往往是高三学生所面对的第一件事。头两年的稳扎稳打固然重要,但高一、高二毕竟不具备决定性意义。退一步讲,即便高一、高二的基础不够牢靠,高三也切莫慌张,还是要不急不躁,稳扎稳打,时间还来得及,只要能提高效率、充满自信。 总的来说,高三的复习高、大、全,即难度高,知识面大,知识点全。因此在高三总复习时应做得有条理,最好有一个计划。因为各科老师均有自己的安排,所以你的计划最好和老师的计划步调一致。教高三的老师都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上课认真听他们讲,着重领会他们那些经过多年教学和送考而归纳总结出来的东西,概括提炼出来的规律性东西,听他们的思路方法,这样的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来复习做题的时候,也应该以学方法、看思路为主,善于归纳、总结,这样才能取得从量变到质变的效果。 高三的时候,同学之间的竞争很激烈。自己一旦订好了计划,就要坚持下去,不要亦步亦趋的跟在别人后面。坚持自己的复习方案,从高考复习一开始,就将时间划分为一小段一小段的,按每日、每星期、每月制定出详尽的复习安排,坚持到底就必然会胜利。 高三的时候,各种复习资料会铺天盖地的向同学们压过来,真让人有泰山压顶之感。其实,不论老师、学生对这种题海战术都感到厌烦。但是,没有一定的题目作基础,又不可能将知识掌握得牢固。唯一的方法是以本为本、以纲为纲,有选择的做些质量比较高的题目,把题做精中学会做题的思路和方法,举一反三,才是真正的解决问题之道。完一套综合题,就应该认真反思这一套卷子暴露出来的自己知识方面的漏洞及缺陷,赶快集中精力补上,力争不要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 高三的学习是又苦又累的,但高三的经历确实是人生的一次难得的经历,是对人性的一次磨炼与升华。现在回想起来高三的生活最充实,也最有意义。希望同学们能高瞻远瞩,从高三纷繁复杂的学习中解脱出来,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