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体脏腑功能受到致病因素的侵袭而引发疾病时,机体各部分之间存在着的特定联系会使得疾病表现于体内各器官的特定路线和所属组织。例如,足太阳经有疾病时,可能会出现项部不适、腰背疼痛、腹部肿块、腿部疼痛等症状。《素问·脏气法时论》中的论述也表明了各个身体机能部分之间存在相互反应病候的功能。这些病候和病征的出现位置与体内分泌循行路线和分布密切相关。此外,由于人体的头面五官与内脏之间通过经脉相联,内脏发生病变时,常会在相关的头面器官上表现出异常反应。如肺气不畅会导致鼻塞、肝火上炎引起眼红肿痛、心火上炎则可能导致口腔溃疡等。这些现象都表明了内脏变化或血液循环系统疾病可通过相关器官组织在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病变。
在正虚邪阴的情况下,血络经脉成为病邪传注的途径。体表受到病邪侵袭时,病邪会沿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途径传播。例如,外邪侵袭肌肤,初期可能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身体疼痛等症状。由于肺与皮肤相合,外邪循经内合于肺,随后可能出现咳嗽、气喘、胸闷、胸痛等肺部疾病症状。再如外感风寒湿邪,初期可能出现肌肤麻木,继而关节疼痛,进而引发心悸不宁。病邪从络脉传至经脉,再到五脏,影响肠胃。《素问·缪刺论》中的论述揭示了外邪从皮肤腠理内传至脏腑的传变途径。此外,当内脏发生疾病时,疾病也可能相互传注。这是因为经脉系统在体内的分布错综复杂,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紧密。例如,足厥阴之脉与胃相伴随行,脾与胃相表里,其血脉和经络相互隶属;足少阴肾经从肾上贯穿肝膈。因此,当肾部有疾病时,可以通过循环的传导作用影响到肝部;反之,当肝部有疾病时,可能影响到脾胃。总体来说,各类疾病可以传入内脏;内脏的疾病也可能影响到外部表现,脏腑之间通过分泌调节的联属而发生疾病的传变。
扩展资料
摘要 内脏发生变化或血络发生疾病,均可通过相关的器官组织在不同的部位发生不同的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