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上腹部。脾在五行属于土,有“仓廪之官”“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之称。脾在志为思,在体为肉,在液为涎,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与长夏之气相通应,又有“脾气旺于四时”之说。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互络属,故脾与胃相表里。
一.作用和特点
1.脾主运化: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和津液,并将其吸收、传输到全身的生理功能。一是运化主食,指脾气具有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并传输水谷精微的功能,故称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二是运化水液,指脾气具有吸收、传输、化生津液,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
2.脾主统血:指脾具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溢出脉外的功能。
3.脾气主升:指脾气的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表现在升清和升举内脏两方面。一是升清,既脾可把水谷精微和水液上输于心、肺等脏,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二十升具内脏,既脾气具有维持内脏位置相对稳定的作用,若脾气虚弱,无力升举,可致某些内脏下垂,此类人群日常饮食应多摄入人参、黄芪、党参、葛根等益气升阳之品。
4.脾喜燥恶湿:脾主运化水液,脾气健运,水液得以正常输布,则无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的停聚;若脾失健运,运化水液的功能障碍,会导致痰饮水湿内生。根据现代人的饮食生活习惯,痰湿内盛者较多,日常除应少摄入肥甘厚味、粘腻生冷的食物外,还可多摄入薏苡仁、山药、茯苓、白扁豆等健脾除湿之品。
二.功能联系
1.脾在体合肉,主四肢:指脾气的运化功能与肌肉、四肢的壮实及其功能的发挥有密切的联系。
2.脾在窍为口,其华在唇:指人的食欲,口味与脾的运化功能密切相关,口唇的色泽也可以反映脾气功能的盛衰。
3.脾在志为思:指脾的生理功能与思相关。思虑过度或所思不遂,最易影响脾气运化,使脾胃之气结滞。
4.脾在液为涎:指涎液的分泌及病变与脾的功能关系密切。涎为唾液中较清稀的部分,具有保护和润泽口腔、助脾运化的作用。
5.脾与长夏之气相通:长夏之季,气候炎热,雨水较多,酝酿生化,万物华实,合于脾主运化、土生万物之象,长夏之时应多摄入补脾利湿的食物,忌食粘腻肥甘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