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普通话是哪里的标准

admin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成为了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尤其是对于一些语词,如果当地极少使用,则在其他地方进行采音。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派出的语言专家在滦平的金沟屯镇、巴克什营镇、火斗山乡三地进行了语音采集。他们认为普通话需要音节口型顺畅、声调简明、易于分辨,并要求语速适中、气流连贯、韵味充足,适合广播、演讲和日常交流,才能成为全国通用的语言。

从后来普通话的规范来看,滦平日常的语言非常符合这些标准。滦平话音准分明,字正腔圆,语调比当时的北京话要“硬”一些,显得直接、清晰、明确。滦平话没有北京胡同音那种儿化、省字、尾音等发音习惯,易于学习和推广。1955年10月,“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召开,将汉民族共同语的正式名称定为“普通话”。从此,普通话成为了全国通用的语言。

在明代初期,定都南京后,南京官话被推崇,成为官方语言,以金陵雅音(以《洪武正韵》为规范)确立为中国汉语的标准音。朱棣迁都北平(改为京师,称北京),以南京人为主,从全国各地迁徙数十万贵族、富户、民众,以南京官话为基础影响元大都语音,经历明朝整个时代,北京官话(不同于北京胡同音)初步形成。

清朝时期,贵族学习和推广北京官话,雍正年间在南方方言区推广基于北京音的官话,设立“正音书馆”。公元1909年,清政府设立了“国语编审委员会”,将当时通用的官话正式命名为国语,这是清代汉语首次得到官方命名。

普通话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得益于不同地区方言的采集和整合,还与历史上的政治变迁、文化交流密切相关。从南京官话到北京官话,再到现代普通话,这一过程体现了汉语标准音的演变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