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话的一大显著特点是古全浊声母在遇到塞音或塞擦音时,无论平仄,都会送气。这与普通话和如扬州等江淮方言(洪巢片)的发音规则不同。例如,“瓶”与“并”在普通话中分别念作“ping”和“bing”,但在南通话中,它们都保持“ping”的发音。同样,“病”和“动”在南通话中仍与“冻”区分,而非普通话中的“bing”和“dong”。南通话中如“舅”念作“qieu”,“毒”念作“toq”,“袋”念作“tae”,这些特征使得南通话与众不同。
南通话在语音上还表现出“麻开三读”的特点,即某些字在发音时将“a”或“uo”替换,如“车”念作“cuo”,“姐”念作“jia”,这样的读音在普通话中是不常见的。
在某些特定的韵母组合中,如“咸山摄覃韵”和“见组开头一等字”,南通话将它们分别读作“an”和“un”,如“官gun”和“敢gun”,这与洪巢片(扬州)的发音不同,如“敢”在洪巢片中读作“gaen”。
南通方言拥有七声调,除上声外,平、去、入声都有阴阳之分,这在其他江淮官话中并不常见,如洪巢方言通常只有五个声调。这显示了南通话的独特韵律结构。
最后,南通方言保留了大量的吴语词汇,相较于其他江淮官话,这一点尤为明显。这反映了南通方言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特色。
扩展资料
南通话流传于南通,南通旧称通州,地处长江入海口北岸,东临黄海,东西临黄海,向南临长江,东接泰州,北靠盐城,经济较为发达。南通大部从前前为江口海域,南北朝时始成沙州,由于地理上曾是长江入海口的岛,南通方言此时并未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