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中国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增多和建筑技术发展,商业和文化娱乐活动增加,出现了新型公共建筑,特别是在大城市,规模较大的银行、图书馆、医院、饭店和影剧院都在兴建,这些建筑工程设计多由外国人包揽。此时也开始出现一批曾接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建筑师,建立大小不同的建筑师事务所,童寯是当时最有影响的建筑师之一。在“华盖建筑师事务所”中,童寯负责绘图房业务。
1932—1951年,他主持或参加的工程项目有100多项,最具有代表性的有: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办公大楼和官邸,以经济、实用、富有民族特色而取代宫殿式的设计方案中标。建成后的这幢建筑以线条简洁、比例匀称,体态端庄而受到称赞。将传统民族风格进行简化和提炼,突破了这时期多沿用的大屋顶式样,成为创造现代民族风格成功的实例。此外还有1936年建成的南京中山文化教育馆,这幢建筑采用不对称的构图手法,上部以少许琉璃花饰点缀,气势宏伟,可惜毁于战火。其他还有1931年的南京下关首都电厂、上海大上海大戏院、南京首都饭店、首都地质矿产陈列馆等。抗日战争时期在内地设计建造的有重庆炼铜厂、贵阳花溪中学、大夏大学以及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南京设计建造的公路总局、航空工业局、美军顾问团公寓等一批优秀而有特色的作品,其中有些作品在现代建筑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华盖建筑师事务所三巨头,在抗日战争期间3人分处三地,都做了不少工程。3人均重视创造性地发扬传统,勇于向陈腐观念挑战。童寯和其他老一辈中国第一代建筑师的努力和成就,奠定了中国建筑师的实力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