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流行病学》解答题:菌痢、乙脑和流脑三种传染病季节分布特点如何

admin

1. 菌痢:该病的临床特征包括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感以及黏液脓血便,伴随全身性毒血症,严重病例可能导致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菌痢在全年都有散发病例,尤其在夏秋季节更为多见,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之一。

2. 乙脑:这种疾病主要在亚洲的远东和东南亚地区流行,通过蚊子传播,夏秋季节是其高发期。乙脑的临床表现包括急性起病、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以及脑膜刺激征,重型病例可能会留下后遗症,它属于血液传染病。

3. 流脑: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病高峰期通常在7月至9月。该病主要损害脑实质,昏迷和惊厥较为常见。患者皮肤上一般没有瘀点,脑脊液检查显示较为清澈,细胞数大多在500/mm³以下,糖和蛋白质含量正常或略高,氯化物水平正常。免疫学检查,如特异性IgM和补体结合试验,有助于流脑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扩展资料:乙脑病毒对神经组织有较强的亲和力,对温度、乙醚和酸都很敏感。它能在乳鼠脑组织中传播,也能在鸡胚、猴子、肾脏和Hela细胞中生长和复制,最适合在25℃至30℃的温度下在蚊子中繁殖。乙脑的潜伏期为10至15天。大多数感染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但只有少数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高热、意识障碍和惊厥等。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通常简称为流脑,是由鼻咽部侵入血液循环的致病菌引起的,随后局限于脑膜和脊髓膜,导致化脓性脑脊髓膜炎。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瘀点和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象,脑脊液检查呈现化脓性改变。

参考资料来源:

- 百度百科:细菌性痢疾

- 百度百科:流行性乙型脑炎

- 百度百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