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甲骨文更早的甲骨文

admin

在陕西考古研究所的发掘中,意外地发现了“龙山文化”时期的原始社会部落居住遗址,并在此遗址上发现了一批刻有文字的甲骨。这些甲骨文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4500~5000年前,比过去认定的商代甲骨文早1200-1700年。这表明,中国最早的文字可能出现在这个时期。

在甲骨文之前,中国是否有文字?从史书记载来看,仓颉造字的传说广为流传。黄帝时代大约在公元前两千五六百年,而甲骨文最早的不超过公元前1300年。在考古材料中,发现了很多尚未成熟的文字符号。例如,在山东章丘县城子崖发掘的龙山文化陶片中发现了一些符号。西安半坡彩陶上也有文字符号,它们由刻画的几何线条构成,较为简单。在山东大汶口文化陶器上也发现了符号,有的还涂有色彩。这些符号虽简单、零星、无一定律,但都是中国文字的雏形,表明中国文字的诞生至少有五六千年以上的历史。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世界上收藏甲骨最多的单位,共藏有35651片。其中,刘体智先生的庋藏数量最多,装在150个盒内,共28000余片。此外,国家图书馆还藏有丰富的甲骨拓片,包括《馆藏甲骨集拓》、《善斋书契丛编甲骨拓本》和郭沫若主编的《甲骨文合集》中的甲骨拓本。

综上所述,中国最早的甲骨文可以追溯到4500~5000年前,这表明中国文字的起源至少有五六千年以上的历史。中国国家图书馆是收藏甲骨的宝库,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的甲骨文研究的重要资源。这些甲骨文不仅是中国文字的起源,也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研究古代社会、文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扩展资料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899年,清代著名金石学家王懿荣在北京家中发现。由于古董商的有意隐瞒,在较长时间内未被学界了解其出土地。直到1908年才被罗振玉查访清楚其真正来源地为安阳殷墟(今河南安阳小屯)。甲骨文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