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部门通常每半年对供应商进行一次考核,评估的项目包括价格、品质、交期交量和配合度等。具体来说,价格方面,根据市场同类材料的最低价、最高价、平均价和自行估价,计算出一个合理的价格作为基准。品质评估则包括批退率、平均合格率和总合格率,批退率越高,表明供应商的产品质量越差,得分越低;平均合格率和总合格率越高,表明供应商的产品质量越好,得分越高。交期交量的考核则通过交货率和逾期率进行,交货率越高,得分越高;逾期率越高,得分越低,逾期时间越长,扣分越多,若因此导致停工待料,还会加重扣分。
供应商评估控制要点包括供应商的选择及选择条件,供应商品质保证能力的调查,供应商样品品质鉴定,供应商评估内容及步骤的确定,供应商评估结论的审核与批准,合格供应商的批准,合格供应商档案的建立,以及合格供应商的供货情况定期监督与考核。根据供应商定期考核结果,进行优胜劣汰或辅导。对供应商的控制方法包括根据物料采购金额的大小,对供应商进行ABC分类,重点、一般、非重点供应商分别采取不同控制措施,如派常驻代表、定期或不定期到工厂进行监督检查、设监督点对关键工序或特殊工序进行监督检查。
在进行供应商评估时,应综合考量价格、品质、交期交量和配合度等方面,确保供应商能够满足采购需求。供应商评估控制要点的设置,能够确保供应商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通过对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可以提高供应商评估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好地保证采购质量。
供应商评估的最终目的是提升供应链的整体绩效,因此,评估过程中应注重供应商的持续改进,鼓励供应商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以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通过定期考核和动态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