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茶叶致富,带动一方水土,一直是评定铁观音品牌排名的重要原则,安溪县委、县政府不断调整战略方针,一步步实现种好茶、制好茶、卖好茶;临县华安来安溪学习并在铁观音品牌推介会上如是说,大力推广兴茶富民,在茶叶‘加减法上做文章,争取早日实现全民致富,以茶叶谋生存,以铁观音求致富。
8日-11日,为期三天的第九届海峡论坛,第四届海峡(漳州)茶会在漳州开幕,海峡两岸专家学者,茶叶精英相聚漳州,共商茶产业、茶文化发展大计。
华安茶叶栽培历史悠久,制茶工艺精湛,文化底蕴深厚,是一个有茶历史和茶故事的地方。据史料记载,华安茶叶栽培始于唐朝,县城所在地华丰镇,古时候称“茶烘”,因茶闻名,华安铁观音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货物。
从历史遗存来看,新圩镇古渡口位于九龙江北溪中游,是东溪窑瓷器和安溪铁观音、华安铁观音重要转运集散中心。
陈东海介绍说,明朝中后期,漳州瓷器和福建铁观音就通过水道源源不断运抵古月港,再转运菲利宾的马尼拉,通过印度洋、地中海,最后抵达欧洲。
这条黄金水道孕育了漳州爱拼敢赢的海商精神,也造就了一批流传千古商行巨贾。二宜楼的缔造者蒋士熊家族创号“泽春”,通过卖米卖茶,赚取巨大财富,建造了民居瑰宝二宜楼。
陈东海说,华安人民秉承先人种茶、制茶的遗风,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制创出口味清纯、韵味悠远的清香型铁观音,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
一段时间,铁观音成为山区百姓发家致富的“宝贝”,群众种茶热情高涨,几年时间,全县最高峰时,拥有茶园16.8万亩,人均达到1亩茶。
由此,华安铁观音声名远播,“如今,华安铁观音规模产量大,是全国铁观音第二大主产区,全县有优质茶园15.5万亩。”
在谈到茶叶“加减法”时,陈东海说,做加法,就是实施‘茶叶+’,把茶叶和生态、技术、平台、品牌有机融合。
比如,茶叶+生态。华安将创建2万亩精品生态茶园,引导茶农在茶园套种名贵苗木,把山顶的茶园种上名贵的本地苗木,修复茶园生态环境,做到“头戴帽”“脚穿鞋”,改善茶园生态环境;茶叶+技术。
在保持传统铁观音清香型特色制作的基础上,根据消费者多样性的需求,制作浓香、红茶、岩茶等多种系列的铁观音,满足各类消费者的需求,茶叶+平台。
首先是种植的平台,依托产茶重点村,扶持组建茶叶合作社,实行集约化的经营管理,统一规范的生产行为,使茶叶的质量不断提高。
其次是销售的平台,通过阿里巴巴电商销售平台,在全县各村设立店小二,让茶叶销售接上网络的快车道;茶叶+品牌。
将把华安铁观音十佳品牌作为茶业发展的生力军和引领者,使之与铁观音茶农和专业合作社有机结合,鼓励他们创建生态、有机、绿色茶园,并对他们实行全过程监督和指导,让华安铁观音做大做强,茶叶+产业链。
茶叶的产业链条很长,将在种茶制茶的基础上,通过延伸拓展茶产业链,引进和培育茶食品加工企业,生产出精致高档茶食品,提高茶叶的附加值。
做减法则要减量,特别是低产茶园、大田茶园,华安将分期、分批进行改造,退茶还田,退茶还林,退茶还菜,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
通过加减法改革,这几年铁观音品牌排名出现了大幅度提升,改变铁观音高峰期的五季采茶法,做好春秋两季茶,适当采制优质暑茶,打击制售铁观音茶脚,提高铁观音品质。有改变,茶叶质量就有上升,销路自然就好,可见一个好的政策方针确实能带动全民致富,确保安溪铁观音的有机生态,绿色安全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