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关系也能考上公务员,尽管公考面临着公平公正问题带来新的压力和挑战,但有关部门在行动。
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从建立之初,就承载着促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使命,公开、公平、公正是公务员考录工作的重要原则和突出特色。近年公考规模越来越大,参与人数越来越多,组织管理任务越来越重,给公考的公平公正问题带来新的压力和挑战。
比如在一些地方的基层面试环节还不够规范,仍然存在打招呼、“人情分”等问题。再比如在一些主观题的评判上,由于标准难以统一和量化,受到评判时间和评判能力等因素制约,往往存在打分者主观性、随意性较大的问题。
解决公务员考试执行层面和技术层面的公平公正问题,无疑是考录体系必须面对的挑战。为此,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研究规范基层单位面试规则,创新面试方式,推进面试专业机构建设,同时要加大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力度。
要进一步深化申论和面试主观题型的研究,深化和细化有关要素测评标准,不断提高测评答案标准的科学化水平。要加强考官和阅卷人员的培训,提升评判、阅卷的能力和水平。
公考培训存在一定问题:
伴随着公务员考试规模的扩大和竞争的加剧,公务员考前培训的规模、范围和影响也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考生选择参加各类公务员考前培训项目。多年来,公考培训在提高学员应考能力和综合素质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比如,有些培训偏离公考大纲要求,不着眼于提高考生的能力素质,而一味传授考试套路和所谓“技巧”;有的利用资本力量,过度宣传营销,而忽视研发和教学质量;有些师资能力明显不足,临时培训上岗,靠“背台词”的方式组织教学等。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公务员考试面临的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