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革故鼎新的英语

admin

革故鼎新的英语是destroy the old and establish the new。

革故鼎新(拼音:gé gù dǐng xīn)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周易·杂卦》。革故鼎新(革: 除去;鼎新:立新)指革除旧的,建立新的。联合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革故和鼎新是事物变化发展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过程,革故是鼎新的前提,鼎新是革故的结果。俗话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强调的是革故,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则说的是鼎新。革故鼎新是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更替,是新事物在旧事物的基础上变化和发展的结果。

正如西汉著名文学家扬雄在其著作《太玄·玄摛》中所言:“因而循之,与道神之,革而化之,与时宜之。故因而能革,天道乃得;革而能因。天道乃驯。”

成语典故

大禹建国后,继承华夏人文始祖伏羲和黄帝铸鼎的传统,并发展创新。夏朝建立之后有德政,按照贡赋制度,九州的州牧(官)向朝廷进贡金(当时把铜称作金)。大禹用九州进贡来的这些金(铜),铸成九个大鼎,把各州的有害生物和恶兽神怪都铸在鼎上。

这九个鼎都放在朝廷大门外,让民众知晓。于是民众进入川泽山林,就不会迷路,就会避开那些有毒生物和恶兽神怪。大禹用九鼎来协调朝廷和九州民众的关系,以承接天意。

九鼎象征九州,以显示夏王为九州之主,天下统一。商时,对鼎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定,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只有天子才能用九鼎,祭祀天地祖先时行九鼎大礼。因此,“鼎”很自然地成为拥有国家政权的象征,还被神化为获得“天命”的传国宝器。

夏亡之后,鼎迁于商,商亡之后,鼎迁于周。周成王正式定鼎于郏(今河南洛阳境内),表明是天命之所归。因此,在《周易·杂卦》中记载:“革,去故也,鼎,取新也。”以此表示除旧布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