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求职者遭遇诈骗,第一时间应当采取的行动是向警察局报警。诈骗行为,无论涉及金钱数额大小,均被视为违法行为,触犯刑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即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则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这明确表明,诈骗行为在法律面前无处遁形。
然而,若求职者仅感觉受到不公平待遇,如工资低于预期,这种情况下,并不存在违法行为。因此,举报这类情形通常无实际效果。求职者在应聘前,应充分了解职位信息,核对工资标准,避免对预期产生过高期待,从而减少误解或失望的发生。
总的来说,面对求职诈骗,采取报警行动是正确且必要的。而对于薪资不满或预期差异,求职者则需通过自身准备和信息核实,减少此类问题的发生,同时,也可以通过与招聘方沟通、调整期望值等途径解决。法律是保护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但合理预判和准备是避免陷入困境的最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