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如《消防法》,深入理解消防工作的基本方针、原则和任务,同时明确单位内部消防工作的规定和要求。消防安全是国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单位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是消防工作的核心主体。
2. 理解消防工作的性质,实践表明,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力量是我国国情下的必然选择,它是保障和促进民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企业单位的行政、保卫、安全组织应负责领导义务消防队,这是单位治安消防、预防火灾、自防自救的重要力量。
3. 掌握消防基本知识:
-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产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随着火焰、发光和烟雾。
- 燃烧的三要素包括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
- 常见的着火源有明火、电火花、撞击或摩擦产生的火花、高热物质和高温表面、雷击以及自燃等。
- 燃烧产物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有害气体和粉尘。
4. 学习消防设施、器材的使用方法:灭火器是常用的消防器材,适用于扑救各类初起火灾。正确使用灭火器可以在火灾初期阶段将其扑灭,避免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5. 掌握火警处置程序:消防值班室接到报警后,应指派巡查人员前往现场确认火情,并根据情况反馈信息,调配消防器材和组织人员及时扑救火灾。同时,中控室应启动消防系统设备,组织疏散,并报警。火警处理完毕后,要做好记录并恢复设备至备警状态。
6. 了解火灾扑救方法:
- 隔离法:移走或隔离火源或周围可燃物,燃烧因缺乏可燃物而停止。
- 窒息法:阻止空气进入燃烧区或用不燃气体稀释空气,使燃烧物无法获得足够氧气而熄灭。
- 冷却法: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燃烧物上,降低其温度至燃点以下,使燃烧停止。
- 抑制法:灭火剂参与燃烧反应过程,消除游离基,停止燃烧。
7. 学习扑救火灾的处置程序和措施:
- 初起火警处置:发现火灾时保持冷静,及时报警,采取切断电源、疏散人员等措施。
- 扑救措施:堵截火势蔓延、快攻施救、通气排烟、隔离分隔。
8. 紧急疏散与逃生:接到报警后,启动消防广播组织疏散,通报情况,疏导人员,按照应急预案组织疏散,通过烟雾区时采取防护措施,服从指挥,避免返回火场。
9. 灭火技能培训:现场操作学习使用各种消防器材,掌握扑救原则,熟知程序和措施,熟悉消防设施和器材的位置,进行模拟演练和疏散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