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选定控制点
在实地选点前,应先设计好计算程序,并编辑好线路设计参数,明确路线走向。选择控制点时应考虑稳固的地基,方便仪器架设和后期放样,超出施工挖填范围一定距离,确保各点之间通视良好,各点与前后相邻点之间的距离尽量等长。根据设计等级确定导线的等级,参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参数》。
埋石
选择合适点位挖坑,根据土质情况确定埋置深度,一般不小于0.6米。将钢筋切割成50公分小段,选择平整光滑一端用钢锯锯十字丝。搅拌混凝土倒入坑中,人工捣实,表面抹平,中心位置插入钢筋,钢筋顶端高出混凝土面约1公分。在混凝土表面刻下点的编号,完成控制点的埋设。
导线测量
通过案例演示,说明测量方案。从已知坐标的控制点G1、G2、G3、G4出发,测量相邻点,形成导线线路图。使用一级等级,采用2”级全站仪,设置两个相同型号棱镜,每个测站需观测两个测回。了解导线边、水平角、左角和右角、前方点与后方点等概念,以及盘左与盘右、测回与置盘的含义。
测量步骤
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设置气温、气压等参数,精确对中、整平。两个棱镜分别立在测站点前后的相邻控制点上。在G2点为例,首先在盘左位照准后方点并置零,测量距离并记录。然后照准前方点,记录水平角读数。重复盘右操作,完成上半测回。再次照准后方点与前方点,完成下半测回。通过第一测回的置盘读数计算,完成全部测回。
数据记录与计算
记录员应计算2C值、半测回角值、一测回角值、距离等数据。2C值计算为盘左读数加上或减去180度后的值与盘右读数之差。上、下半测回角值计算为后方点读数减去前方点读数。一测回角值为上、下两个半测回平均值。平均角值为各测回平均值。距离计算方法类似。
确保数据准确无误,注意检查2C值、半测回之间、各测回之间结果的吻合性。如发现异常,应复测并取平均值作为观测结果。计算过程中保留水平角1位小数,距离4位小数,以提高计算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