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17%,购入材料均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原材料核算采用实际成本法,发生如下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2分*8=16分):
(1)5月10日购入材料一批,材料价款60000元,款项以转账支票付讫,材料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60000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0200
贷:银行存款70200
(2)5月20日购入材料一批,材料价款72000元,,款项以银行汇票付讫,材料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72000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2240
贷:银行存款84240
(3)5月25日购入材料一批,材料价款70000元,材料验收入库,款项无力支付,开出并承兑商业汇票。
借:原材料70000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1900
贷:应付票据81900
(4)5月31日,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本月生产产品耗用材料80000元,车间耗用材料20000元,行政管理部门耗用材料10000元,专设销售部门耗用材料5000元。
借:生产成本80000 借:制造费用20000 借:管理费用10000 借:销售费用5000
贷:原材料115000
(5)6月,委托甲公司加工物资一批,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
①向甲公司发出材料价值6000元。
借:委托加工材料6000 贷:原材料6000
②收到对方开来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列示加工费1200元,加工费及税款以银行存款支付。
借:委托加工材料1200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04
贷:银行存款1404
③委托加工物资加工完毕,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7200 贷:委托加工材料7200
(6)期末,存货成本80000元,可变现净值780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2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2000
2、企业一机器设备原值80000元,预计净残值为零,预计使用5年,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计算各年折旧额。(4分)
第一年应提折旧=80000X5/15=26666.67
第2年应提折旧=80000X4/15=21333.33
第3年应提折旧=80000X3/15=16000
第4/5年应提折旧=(80000-26666.67-21333.33-16000)/2=8000
3、某公司为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17%,本月发生经济业务如下,编制会计分录:(3分*10=30分)
(1)销售商品一批,价款200000元,产品已经发出,款项收讫。
借:银行存款234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20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34000
(2)销售商品一批,价款50000元,产品已经发出,货款尚未收到。
借:应收帐款58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5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500
(3)上月销售商品现被退回,该批商品价款10000元,成本8000元。产品已重新入库,价款及税款已退回。
①借:主营业务收入10000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0
贷:银行存款11700
②借:库存商品8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8000
(4)设备进行维修,以银行存款付基本生产车间维修费3000元,付厂部办公用设备维修费900元,付专设销售部门设备维修费500元。
借:制造费用3000 借:管理费用900 借:销售费用500 贷:银行存款4400
(5)月末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基本生产车间用固定资产折旧8000元,行政管理部门用固定资产折旧2000元,专设销售机构用固定资产折旧1000元。
借:制造费用8000 借:管理费用2000 借:销售费用1000 贷:累计折旧11000
(6)年末,各损益类账户余额如下:
账户名称
结账前余额(元)
账户名称
结账前余额(元)
主营业务收入
520000(贷)
主营业务成本
300000(借)
其他业务收入
54000(贷)
其他业务成本
30000(借)
营业外收入
14000(贷)
销售费用
10000(借)
管理费用
50000(借)
财务费用
10000(借)
营业外支出
18000(借)
① 结转各收益类账户余额
借:主营业务收入520000 借:其他业务收入54000 借:营业外收入14000
贷:本年利润588000
② 结转各成本、费用类账户余额
借:本年利润418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300000 贷:其他业务成本30000贷:销售费用10000 贷:管理费用50000
贷:财务费用10000 贷:营业外支出18000
(7)年末,企业各账户余额如下,填列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
账户名称
账户余额(元)
账户名称
账户余额(元)
库存现金
10000
原材料
300000
银行存款
200000
生产成本
200000
其他货币资金
40000
库存商品
150000
① 货币资金=250000
②存货=6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