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岁,青春期的开端,家长们的讨论焦点。耐心,如同等待一株树的种子发芽,开花,结出果实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不应急躁,不应期待过早的收获,也不应过早地摘取未成熟的果实,这便是“切勿拔苗助长”的道理。
关爱孩子,如同给树施肥,过多或过少都不好。物质与精神的关爱必须平衡,不可失衡。打骂应适度,且不可过度,家长的情绪控制尤为重要。打骂的目的不是为了打骂本身,而是希望孩子明白家长的愤怒,学会讲道理,明辨是非。
鼓励和夸奖是更为重要的方式,与孩子平等相处。过多的引导可能会束缚孩子的思考,顺其自然的成长更为重要。但这并非意味着放任不管,因为过度干涉同样会对孩子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让孩子快乐成长,以快乐为前提,寓教于乐,让孩子学会思考的乐趣,劳动的乐趣,合作的乐趣,克服困难的乐趣,创造的乐趣。灌输知识虽好,但不应过多,否则会适得其反。
细心观察,现代教育讲究大批量生产,但人是有个性的,家庭教育或私塾教育更注重心与心的沟通,潜滋默化,灵性的互动。未成年孩子每天都在变化,家长的责任是观察孩子的变化,并做出合理的处理。
时时反省,对每个人都是必要的,对待孩子更是如此。反省和平等快乐的心情是避免教育失误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