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没看错的话,你的工作内容应该和我的差不多。
我是化工品制造企业的技术翻译。曾经在日本留学过两年,回国后对自己的日语能力还是十分有信心的。
但是进入了现在的企业之后,起初的3个月我好想就觉得自己完全不懂日语一样。
原因大致有以下3点:
1. 公司的领导及客户基本都属于中老年一类人,说的日语带口音并且吞音吞字现象很严重。
2. 对公司业务及专业词汇量不足,就算有时候一句简单的话,但是一个单词听不懂,整句话就无法正确地翻译过去。
3. 我和你一样,起初以为看一些日剧和听一些新闻就能练好听力。事实证明,光靠那些是无济于事的。因为剧本和新闻的措辞,都是经过编导美化过的,在生活中不实用。生活用语及商务用语中含有很多方言及土话,这个是靠日剧和新闻所不能满足的。
但是过了3个月之后,我的翻译能力得到了一个很大的提升。
3个月里我不停的做了2件事:
1. 时不时得和公司里的日本人聊天,讲笑话。目的是为了多听他们的说话方式,逼迫自己的大脑去接受他的口音、口癖、音调等。试想一下:就算同为中国人,地方不一样,方言和说话方式也固然不同。但是习惯了之后,听上去虽然别扭,但是理解应该没问题。
2. 随身带一本笔记本,无论在何时,听到有不懂的单词就立刻记下来。然后通过各种翻译软件及词典,甚至可以通过日本的网络词典去理解这个单词的意思。这件事情我到现在还在做,2年来我已记录了3000多个专业词汇了。现在仍然坚持每天挑其中20个自己不熟悉的单词出来背。
所以针对你面临的情况,我也从个人的角度出发,给你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1. 无论是一个多么熟练的翻译,在翻译一些专业场合的会议时,若是他提前没有看过资料或者了解过会议大致的内容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翻得过去的。不用说日语,就算是用中文开会,你若不是局内人,也保证你对那些专业术语听得云里雾里。就好比我们印刷行业,若让你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用中文给我解释下什么叫做“拉毛”,你能做到吗?
所以,如果你将面临一场会议的翻译,无论如何,你都要想你的上司或者同事获得一些会议内容的资料。至少也得知道这个会议要讲什么,然后再通过网络查找一些信息,或者可能会出现的专业词汇。这样会对你的临场翻译起到很大的帮助。
2. 对于口音这一块,很遗憾在国内是没有很好的培训方式的。等你工作时间长了,接触的日本人多了,自然而然会习惯很多地方口音和说话方式的。
但是前提是一定不要害怕,不懂就问。我到现在在开会的时候仍然保持着不要脸的个性。哪怕打断会议的节奏我也会询问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因为你要知道,你是翻译,在一些重要的语句,你若是翻错了一个单词都可能会对公司造成大大小小的损失,这是最最要不得的事情。我相信你的同事及领导也能理解。
还有,其实日本人看中国人,就像是我们中国人看老外一样。一个能说中文的老外,你对他肯定不会有恶意吧。当一个老外问你“唠嗑”是什么意思的时候,你会不会在心底里暗自鄙视他?不会吧,你肯定会很自豪的用自己的知识去解释自己的母语吧?所以日本人也一样,他们也热爱他们的母语,当外国人对他们的母语产生疑问的时候,他们也会同样热心的教你的。所以,不耻下问才是进步的关键。
以上意见仅代表个人意见,但希望能对你的翻译工作起到帮助。
PS:上述内容完全手打,绝无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