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交流中,"七夕"作为中国传统节日,其名称翻译存在多样性。正式场合,最常采用的有Qixi Festival和Qiqiao Festival。值得注意的是,"七夕"在汉字文化圈内,相对于其他节日如中秋、端午,受到的关注和重视程度有所不同,特别是在对外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时提及较少。
相较于其他语言使用者,汉语使用者倾向于意译外来词汇,因此,"七夕"的音译形式Qiqiaojie(乞巧节)并不常见。日本、韩国和越南在翻译西方节日时,通常保留专有名词和完整日期,例如日本的Valentine's Day直接译为バレンタインデー(barentaindē),韩国的译为(或称转写为)밸런타인데이(baellleontaindei),越南的Ngày Valentine分音节读作Ngày Va lên tin。
“七夕”在国际上的普及程度低于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特别是在西方国家,更多熟知的是日本的“七夕”(公历)译作英语的Tanabata,以及韩国的七夕(칠석)译为英语的Chilseok。中国“七夕”多被译为Qixi Festival或Qiqiao Festival,而Double Seventh Festival目前更多作为非正式称呼。
近年来,随着商业因素的影响,中国“七夕”开始重新受到关注,被赋予了“中国情人节”的意味,部分人据此将其译为Chinese Valentine's Day。然而,"中国情人节"仅作为非正式称呼,回译的Chinese Valentine's Day不被国际认可,只能作为辅助,解释"七夕"在中国年轻人中的意义。
未来,随着中国七夕传统文化的输出,或许会形成新的意译方式,无论是现有的Double Seventh Festival还是可能产生的更恰当的名称。在与英美国家的友人交流“七夕”时,推荐使用Qixi或Qiqiao,Qiqiao发音可能更易于西方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