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的计算主要依据出口货物的计税依据和适用的退税率。一般计算公式为:应退税额=计税依据×适用退税率。具体计算方式会因出口贸易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对于一般贸易、加工补偿贸易和易货贸易出口的货物,退税计算相对直接,就是使用上述的公式。例如,如果一批出口货物的计税依据是100万元,退税率是13%,那么应退税额就是100万元乘以13%,即13万元。
然而,对于委托加工收回后出口的货物和进料加工复出口的货物,退税计算会稍微复杂一些。委托加工收回后出口的货物应退税额需要考虑原材料和工缴费两部分,具体公式为:应退税额=原材料金额×退税率+工缴费金额×14%。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的退税则需要抵减销售进口料件的应抵减退税额,公式为: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应退税额=计税依据×退税率-销售进口料件应抵减退税额。
此外,还有一种退税计算公式是:退税额=/×出口退税率。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增值税发票金额来计算退税额。例如,如果增值税发票金额为100万元,增值税率为17%,退税率为13%,那么退税额就是100/×0.13≈11.11万元。
总的来说,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的计算方法因出口贸易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出口贸易方式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并遵循相关的税收法规和退税政策进行申报和办理退税手续。这些退税政策有利于提高外贸出口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