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书的发现始于1907年至1914年间,当时英国的斯坦因、法国的伯希和、日本的桔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以及俄国人奥尔登堡等先后对敦煌进行了大规模的文书收集。这些珍贵的文献如今被分散收藏在全球各地。
在国内,敦煌写本的主要收藏地包括北京图书馆、敦煌、兰州、上海、天津和台北等地,数量丰富。而在国外,文献则分布于伦敦、巴黎、列宁格勒(现圣彼得堡)、京都、柏林等地的博物馆和图书馆中。这些文书的发现极大地推动了对中世纪中亚和中国历史、语言、考古、民族学、宗教、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的研究。
各国敦煌文书的具体情况如下:
英国:斯坦因的收藏约13300件,主要在英国国家图书馆和大英博物馆,包含多种语言的文本。
法国:伯希和的收藏约6000件,主要在巴黎国家图书馆,包含回鹘文、吐蕃文等。
俄罗斯:奥登堡的收藏约19000件,大部分在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也有部分。
日本:主要为大谷光瑞探险队的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所获,约750件,分散于日本国会图书馆、国立博物馆、东京书道博物馆等,私人藏家处也有不少。
中国:劫余部分藏于京、津、沪等地的图书馆和博物馆,如北京图书馆收藏约16000件,上海图书馆有187件,天津艺术博物馆有300余件等。
其他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国会图书馆、丹麦皇家图书馆、德国慕尼黑巴伐利亚州图书馆等也有少量收藏,具体数量不详。
总体而言,敦煌文书现存卷式文书不少于58600件,其中吐蕃文写经9648页,还有大量残片。这些珍贵文献的分布反映了全球学术研究对敦煌文化的关注和重视。
扩展资料
敦煌文书多为卷轴式。北朝写本书法均带隶意,南朝及隋、唐、五代、宋写本则为楷书或草书。8世纪末,有木笔、苇笔书写的卷子。9世纪以后,出现经折装、册子本和木刻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