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教师的建议》第33条有感
教师教学最主要的依托就是教材。我们备课的一大精力就是研读教材备教材。
大家都应该有这样的体验,明明花了很长时间备的一课,上课时却讲得磕磕巴巴很不顺利,有的课没怎么备却思路很清晰,讲起来得心应手。这是为什么?
这和教材本身的难度固然有关,但也和另外一个因素有关,可能花功夫多的课是新课,之前没有讲过,甚至自己上学时也没有学过,而花时间少的课之前已经讲过几遍了,甚至自己小时候还学过。也就是说对于熟悉的东西,现场花费时间会少,对于不熟悉的东西现场花费时间多还不一定有效。
当遇到这样没有背景的课的时候,我们在课堂上自顾不暇,生怕讲错,是是要看教案或教参,注意力基本上被课所抓住了。
这时,很不应该发生的事就发生了。教师课堂上应该关注的是学生,注意力应该在学生的情绪反应、行为状态、思维发展上的,而我们恰恰把注意力放到了另一边,可想而知我们的课堂效果怎样,我们的学生能收获几何。
从中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教师应该熟悉教材、弄懂弄透教材,让教材知识在自己眼里就想识字课一样简单才对。这样,教材内容才不会占据你注意力的中心,你才有精力关注学生的思维情况。
所以老师们,功夫要花在最该解决的问题上,对教材达不到像一加一等于二的熟悉程度就应该不遗余力地去搞懂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