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试紧张、怯场可以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首先第一种情况是孩子复习情况不乐观,考前没有底气,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害怕自己会考砸,这种情况是典型的平时功夫没有做到位,破除这种情况最好的对策就是记住这种“受挫感”,下定决心端正学习态度,好好对待接下来的学习。
第二种情况是孩子平时很用功,基础也还不错,但是只要临近考试就紧张焦虑,每次考试的发挥都达不到预期,久而久之会打击到学习的自信心,进而出现紧张和怯场的情况。这个问题的原因出在应试技巧和方法上,相比第一种情况,会更容易改变现状。
所以,无论是学习不扎实还是学习方法不到位,只要在学习中出现了问题,首先都要从自身去找原因和对策。下面,我们一起梳理一下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帮助孩子建立信心,培养好的学习习惯,以更加轻松的姿态面对考试,取得好成绩。
1、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想要孩子取得好成绩,不是靠家长每天拼命式地陪读、报辅导班,而是要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动力,让他们主动建立学习的积极性和内驱力,认识到学习对于他们未来人生的重要性。
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需要家长有耐心、多引导。
2、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很多孩子都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但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可以做到一直很优秀,有的孩子却一直在退步。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一个好的学习习惯能帮助孩子不断地建立起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让他们感受到收获和阶段性“成功”的喜悦,然后形成正向的激励作用。
3、正确认识考试的意义学校设置的阶段性考试不只是形式,也不是单纯为了嘉奖学生,主要还是出于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考察,家长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考试的意义,不是一次拿高分就万事大吉,学习知识的过程是无止境的。
所以,考试不是目的,不用惧怕它,要通过考试来证明自己真正学会了。
4、缓解考场紧张的建议前面提到的三点都能从本质上帮助孩子去正确摆正心态,沉着应对各种考试,当然,还是要学会在数不清的考试中找到应试技巧。
比如考前要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提前预留足够的时间来准备,未雨绸缪;平时做题时要多积累高效的解题技巧和方法,考场上灵活应用,举一反三,先易后难;做题时要认真细心,做好验算和检查等。
只要找到方法和兴趣,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希望家长能帮助孩子们去做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