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饼的历史可追溯至西域,它最初是各族人民的面点,随着文化交流,从胡地传入中原。东汉时期,这种美食已经在中原地区广泛流传,无论是皇家还是平民百姓,都对其颇为喜爱。据《后汉书》记载,灵帝特别喜欢胡饼,导致京师洛阳的民众也纷纷效仿,食用胡饼成为当时的风尚。例如,赵歧在《后汉书赵歧传》中提到,他在桓帝时期就在北海寿光市贩卖胡饼。
随着历史的推进,到了黄河十六国的后赵时期,石勒因为避讳胡字,将胡饼改称为麻饼。到了唐宋时期,胡饼的盛行达到了新的高度。僧人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载,开成六年立春,赐予的胡饼成为寺庙和民间的常见食品。白居易的《寄胡饼与杨惠州》中,他描述了胡麻饼的诱人风味,赞美其面脆油香,表示要寄给好友杨大使品尝。
宋代的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饼店》中详细描述了北宋开封的胡饼店,品种繁多,新颖可口。到了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甚至有"山药胡饼"的制作方法,表明胡饼的制作技艺在不断丰富和提升。
到了明代,胡饼的形态和种类有所变化,逐渐演变为如今的烧饼、麻饼和薄脆酥饼等。蒋一葵在《长安客话饼》中提到,当时炉烤的食品统称为胡饼,这表明胡饼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了传统食品的一部分。
扩展资料
灵山芝麻饼这是灵山县当地特产,皮薄馅厚,香脆可口。有南瓜馅、地瓜馅、虾仁馅、牛肉馅等各种芝麻饼,更是让这一传统美食令人回味无比。灵山芝麻饼以上好白面或者红薯为主料,配以芝麻、酥油、碱面等副料,上炉烘烤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