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竹沟: 在四川省西南边上的小凉山区,360里林海深处蕴藏着一个神秘的黑竹沟。 黑竹沟位于小凉山中段,峨边——美姑线山18公里处的密林深处。当地乡名:斯豁,即死亡之谷。“黑竹沟”为汉人定的名。由于黑竹沟藏有不少未解开的“谜”,当地彝汉人民把黑竹沟称之为南林区的“魔鬼三角洲”。 当地人谈起黑竹沟,就会向你道出一些神秘的历史事件来:说解放初期胡宗南残部半个连30多人进入而不见踪影;说解放军三个侦察兵从甘洛县方向进入黑竹沟仅排长一人生还;说1995年解放军某部测绘队在黑竹沟高缘派出二名战士购粮,途经黑竹沟失踪,后来只发现二人的武器;1976年四川森堪一大队三名队员失踪于黑竹沟,发动全县人民寻找,三个月后只发现三具无肉骨架。 1991年6月24日黄昏,神秘的黑竹沟突然浓云密布,林雾滚滚,大有蔽日遮天之势,川南林业局设计工程小队的7名队员,17名民工集体失踪于黑竹沟,幸喜的是,由于发现的早,寻找及时,这24名测绘员只在黑竹沟深谷充当了20个小时的“山老虎”,历尽艰难而无一伤亡。 彝汉携手开发黑竹沟 1986年7月,川南林业局筑路工程队这支300多人的林区筑路专业队伍首先拉响了劈山开路的跑声,经过六年的艰苦奋斗,现已修筑黑竹沟林公路主线31公里,地方支线全长71公里,公路的修筑为开发黑竹沟奠定了基础。 黑竹沟境内方圆百里,海拔最高点为4288米,最低点仅1233米,地貌高差巨大,深谷里且沟壑纵横交错,森林密布,灌木丛生,野花飘香。向着纵深发展瘴气袭人。珍禽野兽出没林间,奇异的山峰,岩洞比比皆是,沟里时烟云腾起,雾气缭绕,寂静的山林给人一种莫名的压迫感。 国家二级企业川南林业局与地方政府制订了“合理开发、长期经营、以水养人、合理利用”的方针,把万千栋梁奉献给国家,又把满目青山还给人民,目前黑竹沟已向国家提供了四万多立方米的优质材,春笋上万吨走销各类名贵药材得以合理采集,境内包括大熊猫在内的各类珍禽得到了有效的保护,目前神秘的黑竹沟圣水被引流发电,建成总装机5000千瓦,年发电达4000万度的马家坪电站,使当地的各类加工业开展起来,彝家山寨,职工工棚家家户户电灯亮。 神秘的黑竹沟开发以来引来了众多的探秘者和投资者,1988年,日本文化代表团为寻根访祖,曾到黑竹沟探秘留影,1989年9月,四川省政府批准峨边为对外开放的县市,开发之中的黑竹沟将引来更多的探秘者和猎奇旅游人,随着黑竹沟不断的开发,它那神秘的面纱一定会被揭开,那蕴藏众重的宝藏一定会被人民发掘,为振兴民族经济作出贡献。 没六鱼洞: 位于平果县城东南隅的平果糖厂附近。系岩溶洞穴,洞口朝东,额刻“没六鱼洞”四字,两边对联是:“ 潺潺清泉扬波去;尾尾没六洞中来。”洞道呈30度角倾斜而下,斜下约50米,可见到洞中的暗河,河水从 岩洞深处东北方向流来,又朝西南方向黑洞流去,注入右江。奇怪的是洞内出产一种鱼,学名叫“岩鲮” 。这种鱼身呈圆筒状。 细鳞,鱼嘴长在头前端下方,酷似猪头,鱼肉细嫩味美。因最大的鱼不超过6市斤,——说是6市斤以 上的大鱼太肥,钻不过暗河的狭口——故名“没六”鱼。出产“没六”鱼的岩洞也叫“没六鱼洞”。 相传,清道光年间,有个农民在洞口附近耕地时,无意中发现自家的狗从一个石洞里叨出一条长得十 分奇特的鱼。他顺着狗叨怪鱼之路探到深洞下,发现在那一湾地下河水中有鱼可捉。从此以后,他便天天 进洞捉鱼上街卖。久而久之,人们便知道了这个地方有个出鱼的洞。 多少年来,此洞产鱼不断,且渐有名气,特别秋、冬、春季节,更是产鱼旺季。外来客人更希望能一 饱口福。只是近年来产鱼渐少,水产科技人员正在研究人工饲养、繁殖“没六鱼”的办法。“没六鱼”洞 的神奇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前来参观、采访、撰文。60年代初,著名作家曹靖华来此游览后发表了散文《 尾尾“没六”洞中来》,“没六”鱼洞随之蜚声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