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洪于1988年研发出国内首套高铬环沟衬板,这一创新为中国耐磨衬板领域树立了新的标杆,创下了使用时间最长的纪录,打破了国内耐磨材料的使用记录。
1994年,他的技术再次飞跃,成功研发并出口至印度尼西亚的5.5米磨机磨头衬板和篦板,引起了整个行业的广泛关注,证明了他的技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年仅31岁的赵海洪凭借其杰出贡献,成为当时中国金属学耐磨材料学术委员会中最年轻的委员,显示了他在学术界的崭露头角。
1999年,他的“三明治”超级锤头发明解决了全球同行面临的难题,实现了强度与韧性的完美结合,荣获国家专利,标志着他在耐磨材料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2004年,赵海洪研发的超强韧高耐磨中铬合金衬板在广东骏马水泥集团的5.0米×10.5米磨机上表现出色,使用寿命显著提升,对比高锰钢提升了2至3倍,展现了其产品的卓越性能。
2005年,他的“大金牙”超级锤头在市场上大获成功,凭借高硬度和高韧性,专用于石灰石单段破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果。同年,郑州鼎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研制出全球最大的水泥熟料细碎机,奠定了其在全球行业的领先地位。
2007年,赵海洪领导的郑州鼎盛与西安交通大学铸造及耐磨技术研究所合作成立联合研究所,标志着企业与学术界的合作达到了新高度,为耐磨材料领域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做出了贡献,进一步巩固了郑州鼎盛在建材行业耐磨领域的领军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