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的茶文化历史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
有的资料表明,徐州人开始重视饮茶是在唐代。这一说法比较客观。徐州茶文化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代诗人刘禹锡。他是彭城(今徐州)人,首次品尝到了苏州西山的茶叶,这在现代被称为碧螺春的祖本。
刘禹锡在他的诗《西山兰若试茶歌》中,详细描述了他品茶的经历,用182个字描绘了品茶的场景:“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嘴。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沏下金沙水。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
我国唐代,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陆羽的《茶经》问世,记录了14个产茶地域,其中包括河南道的海州(今连云港)。同时,《封氏闻见录》也有记载,当时茶叶从江淮地区运来,各地都有大量茶叶销售,这对徐州人饮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宋代的代表人物苏轼,在徐州做官期间,曾与僧人潜友一起饮茶,他在《次韵僧潜见赠》一诗中描述了当时的情景。
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苏州巨商席元乐和巨富葛友竹等人来到徐州,他们的商业活动使得茶叶贸易更加繁荣。同时,还有其他苏州商人也在这一时期来到徐州从事商业活动。
到了20世纪20年代,徐州茶叶行业迅速发展,王泽田在河南开封开设了王大裂凳消昌茶叶店,后来在1927年开设了同昌茶庄。1939年,同昌茶庄分离出来,成为老同昌茶庄,建立了自己的茶叶基地,主要经营浙江春茶。
同时,徐州的茶馆业也在这个时期兴起,其中老东门半乡园和坝子街杨天赐茶馆、刘东科茶馆等较为出名。
然而,到了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市内的茶馆几乎全部消失。直到1993年,老同昌茶庄率先开设茶艺馆,表演龙井茶道,徐州的茶馆文化才开始复苏。到了1998年,徐州市区有14家茶馆,次年增加到44家,现在已经发展到200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