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觉得首先要看你在摇指时札不札桩。因为如果说原本是习愤札桩摇指的,然后一时要你悬腕扫摇,一
定会很不习惯,结果弄得好象「邯郸学步」连摇指都做不好!(反之亦然)
以小指札桩为例,建议你在做「扫」的动作时不要只是强用中指或名指做向掌心收缩的动作,这样子很容易
引起指关节发炎的运动伤害。最好是运用手腕顺筝面向左方平甩的力量,让中名指顺势『抹』过弦。此时中
名指宜略抬起,让指尖几近垂直于筝弦,音响效果会较好。
而食指应做什么呢?我建议食指应『紧捏』住大指指片,把所有的力气全导到大指去。(这部分一时很难用
文字叙述)我提示一下要扫得有力重点在摇指时手掌的重心要往大指移动。
而小指札桩点的选择,可以在筝盖、岳山、及筝弦(如战台风就可用到)上。重点在于别让「札桩」的稳定
力量反而变成牵制「扫摇」动作的阻碍。
有些朋友是采用手掌札桩的方式,我是建议除非你是使用「低岳山」的古筝(如北京筝)否则扫摇时的力度
和移弦一定会因岳山的高度而大受影响。
故习惯札桩者的手部工作分配为:
大指:「摇」
食指:捏住大指指片,提供摇指过弦时的力量
中指:「扫弦」
名指:「扫弦」或增加甩腕的力量
小指:札桩
手掌:沿筝面平行甩动
手腕:控制甩动的「幅度」
另外若是摇指时习惯不札桩,则会运用到下手臂的甩动,来提供更大的过弦力量。
动作就可以分解成:
大指:悬腕「摇」
食指:捏住大指指片,提供摇指过弦时的力量
中指:「扫弦」
名指:「扫弦」小指:札桩
手掌、手腕:沿筝面平行甩动并控制甩动的「幅度」
下手臂:提供手部所有动作所需大部的力气
只是在「力」的传导上,需要个人去体会,建议你可以参考物理学「钟摆动作的惯性」、「力」…。这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