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主持人该如何谨慎使用话语权

admin

也许下面的这篇文章对你会有所参考和借鉴的,希望对你有用

电视节目主持人该有怎样的话语权

主持人的话语权限

在以西方为代表的那些“自由意识形态”国家里,主持人对于电视节目(或栏目)的影响力以及量裁权是很大的,他们拥有相当大的话语权,但是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权限。因为他们也是代表着电视老板的“职务行为”,虽然电视机构是私立的,但私立的也必须服从公众及国家机器的需求,这一点是毋需置疑的。在西方电视界也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行规,大意是主持人风格可以多种多样表达可以花样百出,可以温文尔雅也可以咄咄逼人,但都要设置“话语底限”。在CNN总部,笔者见过其主持人吉姆·克莱西的书桌上贴着一张词表,大体意思相当于我们的“十敬语十禁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条大概意思是问话可以触及当事人隐私但不能涉及其先人;还有一个就是在宗教敬语及禁语下做了特别的标记。

以上事例说明即使是在标榜最为自由开放的西方社会,主持人也不能“想说就说想唱就唱”,在主持人的话语权限的底限表达上还是有其共同规律的,那就是观点内容上不能违反现行的法律或政府规定;不能违反社会公认的道德行为准则;不能触及有损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或是民俗习惯。不得涉及国家秘密,或泄漏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起码的礼貌、尊重人格。不失语失态,不试图以个人好恶影响他人。

对于我国来说,由于都是国有电视台,其主持人的话语权限更是毋需置疑的。要遵从“个人服从组织、形式隶属内容”的基本准则,“讲政治”是第一位的,话筒是属于人民的,绝对没有个人表演的舞台,笔者看来,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无论主持人本人还是他(她)所代表的栏目(节目)就没有生存空间了。

电视节目形态与主持人话语权限关系

电视节目主持人是随着电视栏目的多样化发展而不断演变发展的,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话语权也越来越多,客观地说,主持人都希望在节目中承担的分量越重越好,特别是近年来谈话类节目在各个电视媒体上出现的越来越多,主持人的话越来越多,这种现象的出现既可喜但也存在隐忧,正如有的主持人得到观众喜爱而有的则遭到责难一样,笔者认为作为主持人要认真研究探讨节目形态与主持人的关系问题,准确定位,方能把握好话语权限与分寸。

当前涉及到主持人的电视节目,无非是新闻、文艺、社教这三大类,具体到节目形式有新闻资讯节目、访谈节目、文艺综艺节目、体育节目等等,在资讯类节目中,主持人没有话语权限,主持人的任务是端庄大方、准确无误。事实上大家议论比较多的是谈话类及综艺类主持人的话语权限问题。

综艺节目:笔者认为综艺节目主持人的定位比较单一清晰,坦率地说,主持人与综艺节目可以说是灵魂与成败关键,主持人的好坏关系到节目的成败可以说是一荣俱荣。所以,在综艺节目中主持人是起决定作用的,可以说综艺主持人拥有节目绝对的话语权,只要他(她)具备这个能力,那他可以想说就说、想说多久就说多久、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因为整个节目的调动、节奏、现场气氛都掌握在主持人手中。

谈话类节目:谈话类节目比较复杂,因为节目本身类型庞杂,有人文的、经济的、法制的,还有家长里短的,有的节目受欢迎是主持人受欢迎,有的节目则是嘉宾更受人关注,所以针对不同的节目形态和不同的节目内容,主持人来准确把握与节目的关系,决定在节目中的话语权限也就是说多还是说少的问题。

当前主持人的失语失位问题

目前电视节目发展很快,主持人在节目中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越来越想通过屏幕表现自己,展现个人魅力或是才能,但是电视机构毕竟不是文艺演出舞台,不能准确地把握自身定位也带来很多问题,轻则造成观众反感影响节目收视率,重则给所在电视机构带来不好的社会影响,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个人言行造成了政治事件,损失更为巨大。当前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中其话语权限失语失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喋喋不休、无所不知。这是目前最普遍最严重的问题。一些主持人将话筒当成了展现个人的工具,无节制地试图展现个人才华,在节目中惟我独尊,视所有的参与者为陪衬甚至视若无物,观众称其为“我说话你歇着”的“话唠”。这一点越是大电视机构越是名牌栏目表现越严重。

擅下评判错位管理。这也是大电视机构的主持人通病,我们的电视台是国家电视台不假,但电视机构毕竟不是政府管理部门,但是个别主持人经常在节目中错位为政府管理者或是法官的角色,对一些时间不是客观诉说,而是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甚至经常擅下评判结论。对于主持人的话语权限来说可以置疑、可以陈述事实,至于观点结论是留给观众来评判的。 个人好恶强加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我们的古训,一些主持人不是客观地对待节目,却将个人习惯好恶标准带进节目来影响公众。

以上所列既是问题也是主持人在节目中的禁忌。主持人只有充分认识到主持工作的客观属性,正确把握自身的职业权限,真诚热情地对待观众,才能做一个合格的主持人,才能得到观众的喜爱和公众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