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星北先生的学术思想和治学态度给所有与他共事的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好学不倦,思想敏锐,对知识深入理解,善于追本溯源。在量子力学和核物理的前沿领域,他始终关注并积极参与,如1937年与N.玻尔的热烈讨论就显示出他的求知热忱。束星北预见了幻数在核结构中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研究,他还强调群论在核物理的应用,组织群论讨论班讲解韦尔的《群论》。
他讲课别具一格,从不照本宣科,而是通过生动实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使学生深刻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基本原理。例如,他用热力学实例阐述定律,把熵的概念形象化,使抽象概念易于理解。束星北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抓住本质问题,如量子力学的统计性和测不准关系,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念,以及统计物理的核心问题。
束星北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反对死记硬背,鼓励学生吸收正确的知识,摒弃错误的观点。他还与王淦昌合作开设讨论班,介绍物理学前沿,亲自指导学生进行文献研究。在艰难时期,他依然全力以赴地教授电动力学等课程,启发和教育了无数学生,其中包括后来的李政道,他的一生教育对李政道的科研生涯影响深远。
束星北的爱国情怀贯穿始终,他在抗战期间投身雷达研制,关心国防建设,他的雷达研究不仅为了国家,也出于对侵略者的愤怒。他的生活与工作,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都体现出他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尽管经历坎坷,束星北始终坚守爱国立场,他的一生是为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的典范。
束星北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还是一个富有洞察力和爱国精神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为我国培养出了一大批理论物理人才,对中国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一生,是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和对祖国的深深挚爱的生动写照。
扩展资料
束星北,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头桥镇人,理论物理学家,“中国雷达之父”。毕生致力于我国教育事业与科学研究,有深厚的数学物理基础,讲课富有思想性和启发性,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物理人才。我国早期从事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研究的物理学家之一,后转向气象科学研究。晚年,为开创我国海洋物理研究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