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小孩有必要特长教育吗

admin

周一上数学班,周二上美术班,周三上形体课,周四上象棋班,周五上钢琴班,周末上午爸爸带我去写生,下午妈妈带我去学英语。周日是我最快乐的日子,因为这天我去上游泳班……-7 f0 t* q. o0 O( ]1 \& S: w

& q" I1 g! W( r" W: @这样形容一个学龄前儿童的生活或许有些残酷和夸张,但确实有很多小孩生活与此相差不远。据对1500名学龄前儿童调查,有94%以上的小孩参加一二个特长教育兴趣班,有43%的小孩参加四五个特长教育兴趣班,12%的小孩一天竟然上三四个班。有位老师曾将这种现象比做“赶场”。-, M4 I# c, c1 B

     -

$ c; p! Q( ]- z3 c& ^“特长”的较量——-

+ Z# m6 @4 r! F* @      -

+ g* P3 t1 p/ x家家小孩上“班”忙-) O& o- R2 `8 t/ u' x, H

  -

: Q" q3 v. Y! W, b$ }有人说,如果在一所幼儿园里问小孩,谁的小孩没上兴趣班,恐怕一个也找不着。家长们对小孩该不该上各种特长教育兴趣班感到很困惑。不上吧,其他小孩都在学钢琴、学民乐、学绘画、练舞蹈、学英语……自己的小孩如果不学,万一落在别人后面怎么办?上吧,又明明看到不少小孩是被父母“逼”着学的,有这个必要吗?-. }5 G; s8 [6 B" `3 |

  -' A. v1 g* V. \% D

5岁的彤彤在幼儿园上着四个“班”--小提琴、爵士鼓(架子鼓)、剑桥英语、美术。这个小小姑娘每到双休日就像上紧了发条。周六要上小提琴课、美术课,周日要到少年宫学习爵士鼓、剑桥英语课,每天晚上还要至少练习2个小时当天学习的小提琴课、爵士鼓课,之后才能上床睡觉。自从彤彤上了这些没完没了的“班”后,就失去了玩的时间。“喜欢上这些课吗?”笔者问。-# v/ L# Q L! f) I( T6 t

0 \4 r6 w5 I; Z" J. `“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要是不上这些课,好不好?”“不上课?那我干什么呀?”彤彤疑惑地问笔者。-7 o9 J& \% H- Q' [. Q$ B( q+ |

  -; x. f) \ D) |9 q. t- H1 X

5岁的张炜已经有洋琴四级水平,参加过全市幼儿汇演,获得优秀表演奖。书法参加全国1000名幼儿“海牛杯”大奖赛,获得优秀奖。张炜的父亲自豪地告诉笔者,张炜现在学习电脑和少儿英语,自己已经能看报纸了。笔者在和张炜父亲聊天时,张炜便乖乖地坐在他父亲身边,不动也不闹,十分文静,缺乏小男子汉的淘劲。-

3 c" R4 B3 L9 P! n" x

/ F! y/ ~3 s$ W/ g) Y1 b) R家长如是说——-

+ \& n: W: P D( H) w8 s8 Q3 a6 e) \0 O' o7 ^( Z: W- @0 K% ^, I1 H9 L

我比小孩累多了-/ b; z% u3 ~2 I M: w7 H1 X

  -

% P0 b5 e% @# P& J公平地说,上兴趣班,小孩累,比小孩更累的是家长。-8 z: p. G8 c# C7 Q, C* x

9 C* M, m' w1 S6 I

案例一:在国有大企业机关工作的赵春光先生的儿子今年已经5岁半了,他几乎把全部的希望和精力都放在小孩身上。赵春光先生白天上班,晚上不是给小孩做辅导,就是带他上课。周末要上好几门,有时上午在城东,下午在城西,骑着自行车跑,真是累啊,但是家长再累也得坚持,不能半途而废。赵先生叹了口气说,现在的小孩多幸福,这么小就能学到这么多本事,我小时候家里穷,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虽然工作以后读了中专、大本,但总是个遗憾。儿子想要以后有个好前途,就得从小抓紧。-: B4 ]0 L* l. m* }( D

3 ?7 ]& f8 |9 d" z" Y

家长心理透视:很多家长因为自己从小学的东西少,潜意识里存着很多遗憾。现在条件好了,就想在小孩身上得到补偿。这样的家长一般都吃过没有文化的苦头,恨不得跟儿女调个个儿,如果子女不好好学,那就像割他身上的肉一样难受。他们一般对子女要求严格,对自己的“苦难史”总是念念不忘。-

9 |4 {+ g' L- ~1 y0 _' l/ t: y# C' i& ~: e: }4 I

/ l2 j- I W6 m, g8 q1 E案例二:五岁的娜娜上的是一所市级一级一类园,硬件、软件设施都不错,但是收费比较高。娜娜的母亲告诉笔者,她最头疼的就是各种兴趣班的收费。-9 b' u9 i3 X8 j. f# Q8 B) `

/ [" Q3 g; t, x: K9 i3 R4 u. Z

说是自愿报名,不强求,可今天开个书法班、舞蹈班、英语班,明天开个小提琴班,后天再开个古筝班,你说不参加吧,小孩会怎么想啊。幼儿园里的小孩大部分上各种兴趣班,个别没有上的小孩由保育员带着做自由活动,这样会给小孩造成一种不平等的心理压力。说到这,娜娜的母亲苦笑着说,没办法,只好咬着牙也跟着上。兴趣班今天交200元,明天交300元,月算起来得交给幼儿园2000多元,我俩口子一个月才挣4000多元,交给幼儿园后,就只剩下吃饭钱了。-

; s1 N0 i' Y* x! |1 I5 Z. U& C5 G W2 m& M

家长心理透视:如果子女在好一点的幼儿园就读,父母大多会拼了命给小孩上这班那班的。他们倒不是特别想让小孩多学东西,很多时候是顾及小孩的感受,因为那样的环境,如果小孩不报班,就会给人瞧不起,他们担心这会给小孩的将来造成不良影响。-

0 w5 ]9 ~0 J7 w2 S- ?- p: Y        -

( a# W$ A& @" Y6 a' P顺其自然 适度引导-- L, |! l2 w0 G: v9 d" b

- p) m) V+ @, h, ^ r z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正常心态,这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有些家长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强加给小孩,不针对小孩的特点,不征求小孩的意愿,给小孩报各种各样的特长班、兴趣班、提高班,剥夺了小孩玩耍的时间,湮没了小孩的个性。-

0 h/ c) U D1 A5 P, x+ Z  -

0 s% {7 p( E2 A4 `在区机关工作的高书生先生说,现在的小孩挺苦的,从小就背着大书包,上这个班那个班。我觉得什么事都要适度,今天学钢琴、明天到野外玩玩多好,成天学习把小孩的灵性都磨没了。-

8 r5 ], `' P5 x% V8 ^  -

! D% [' t' ?- S2 g+ E# ]: G9 t某报社记者刘小红女士谈到小孩上兴趣班不能盲目,应该根据小孩的自身条件和爱好,而且有的特长班水平不高,当心把小孩带坏了。-

* r0 Q$ W& D# t: @$ V! S; p- t  -1 X3 w/ @" A9 P

个体经商的吴宁说:“现在一些条件好的小学在录取新生时要看小孩有没有特长,迫使家长们为了小孩的未来,不想上特长班也得上。”-) g. `2 P: V7 e- u1 Z, h0 z* f# m8 M

6 M( ^$ B5 K5 i# \, g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著名幼儿教育专家陈国梅说,从小孩自身发展来说,学龄前儿童不宜上各种各样的特长班,上特长班就是上课,不符合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对于学龄前儿童,培养其技能是教育工作的一个方面,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应该是对小孩非智力性方面的发展进行培养、教育,也就是社会性方面,既现在说的情商。一些幼儿园办收费的兴趣班,无形中给幼儿心理造成了压力,也给家长带来经济负担,有能力上课的小孩有一种骄傲感,没有上课的小孩无形中有可能产生自卑心理,而这种心理对于将来的发展显然是不利的。同时做家长的要弄清楚到底什么是“特长”。一般来讲,特长即特别需要培养的长处,比如音乐、美术、体育等等。可是,我们所认定的“特长”,在许多发达国家已被认为是适应社会发展- X7 W, j( J; V* N: @; x' d

; q5 F! s, k+ X% e* M5 X

所必备的素质。比如哈佛大学要求自己的学生必须具有健康的体质,也必须会钢琴上至少演奏一首世界名曲。如此看来,我们所谓的“特长”不应是为了适应社会和一种生存技能,而是小孩提高其他能力的一种基本素质,必须根据小孩的兴趣特长,加以指导。家长不能依据自己的愿望盲目发展小孩的所谓“特长”。-

2 V7 b6 A% ~- p- C5 J7 I7 ?  -

8 z) Y6 B5 P. R' C+ {9 D著名台湾幼儿教育专家许志虹认为,大自然是小孩最好的课堂,可以启发小孩的好奇心,增强小孩的探索精神,对小孩的身心发展都有极大好处。大自然对小孩来说是不或可缺的,尤其是城市的小孩更需要接近大自然。幼儿成才是多方面的,家长应根据幼儿的特点,尊重幼儿的意愿,重点培养幼儿的性格及创新精神。同时要善于发现和引导小孩的特长,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地引导、培养小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