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出身贫寒,在南都学院求学时,生活十分俭朴,他每天煮一锅粥,经过一晚上的冷却,用刀切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再配上一些腌菜。有一位留守的儿子与范仲淹一同学习,临走时送给他一些美味佳肴。范仲淹没有动用这些食物,不久后它们都腐烂了。留守的儿子不解地问范仲淹为何不吃这些美味,范仲淹回答:“不是我不感激你们的好意,只是因为长期食用粥,我的内心已经变得平静。如果现在享受如此丰盛的饭菜,以后的日子又如何能再平静地享用粥呢?”
北宋时期,潮州先贤吴复古十分重视粥的养生作用,认为白粥可以“推陈致新,利膈益胃”。吴复古是揭阳县蓬州郡人(今属汕头市),他与苏东坡一家交往甚密,曾担任皇帝的老师。吴复古的粥养生理论在潮州地区产生了广泛影响,从此潮州人喝粥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这与潮州人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北方人、广府人习惯以干饭充饥,而粥只是补充,但在潮州,粥却是三餐的主要食品。
这样的饮食习惯促使潮州人不断探索粥的制作技艺,精益求精,使得潮州白粥不仅美味,而且营养丰富。这种传统一直传承至今,成为潮州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潮州地区,人们相信粥能调理身体,促进新陈代谢,增加食欲。因此,无论是在早上的粥面,还是中午的粥饭,抑或是晚上的粥汤,都显得格外重要。这种饮食习惯不仅反映了潮州人的生活智慧,也展示了他们对健康的追求。
潮州白粥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营养成分,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人们常常在清晨喝一碗热腾腾的粥,开启一天的工作和学习;在忙碌的午后,一碗热粥也能迅速缓解疲惫;而在寒冷的夜晚,一碗温热的粥更是温暖身心。
如今,潮州白粥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潮州人的智慧和热情。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来游客,品尝一碗地道的潮州白粥,都能感受到那份独特的风味和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