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肌纤维属于运动性运动神经单位,它们负责随意运动,通常在快速爆发力锻炼中发挥作用,如短跑、举重等。白肌纤维的横断面较大,因此在训练后容易变得粗壮发达。这类肌肉纤维含有较多的肌原纤维,但肌红蛋白和细胞色素较少,这意味着它们在运动时收缩速度快且有力,但持久力较差。
相比之下,红肌纤维属于张力性运动神经元,它们主要负责维持姿势的稳定性。这类肌肉纤维含有较多的肌红蛋白和细胞色素,但肌原纤维较少。因此,在运动时红肌纤维收缩较慢,爆发力不强,但能持久耐劳。
早期的骨骼肌纤维类型是根据肌肉收缩的速度或微血管的密度来区分的。根据骨骼肌的活动功能,骨骼肌纤维可以分为慢缩肌(TypeⅠ)和快缩肌(TypeⅡ)。而根据骨骼肌的形态,它们则可以分为红肌(Type A)和白肌(Type B)。研究发现,尽管慢缩肌都属于红肌,但快缩肌则可以分为红肌和白肌两类。
因此,人体骨骼肌的类型可以分为慢缩红肌、快缩红肌与快缩白肌三大类。一般而言,社会大众中慢缩红肌的比例最高,约为50%,而快缩红肌和快缩白肌的比例各为25%。慢缩红肌具有高的有氧能力与疲劳阻力,但糖酵解(无氧)能力差、收缩速度慢、运动单位肌力较低,适用于低强度、长时间运动。
快缩白肌则具有最高的糖酵解(无氧)能力与运动单位肌力,但在有氧能力、收缩速度和疲劳阻力方面较差,适用于高强度、短时间运动。快缩红肌则同时具备两种肌肉类型的优点,能够在有氧能力和糖酵解能力之间找到平衡。
总之,不同类型的骨骼肌纤维在运动表现上有不同的特点,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进行个性化训练,以提高运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