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岛的早期教育与军事生涯起始于湖北陆军小学,随后在武昌陆军第3中学完成了学业。他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1期步科学习,虽未完成学业,但后来在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部完成了本科学业,展示了扎实的学术背景。1925年夏,他带着丰富的知识回国,开始了他的顾问和教学生涯,担任长沙省长公署顾问,武昌中华大学教授。
1926年5月,刘文岛转战广州,成为唐生智驻粤代表,并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教官。他积极参与了国民革命军第8军前敌总指挥部的政治工作,任政治部主任和党代表,参与了北伐战争,展现了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能。
革命胜利后,刘文岛的职务不断晋升,先后担任汉口市长、湖北省财政厅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总政治部副主任,以及国民党第3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和武汉特别市市长。他还曾任湖北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展现了他在政府管理方面的深厚经验。
在外交领域,刘文岛的贡献尤为突出。1931年9月,他被调任驻德兼奥公使,1933年9月又转任意大利公使。他成功地与意大利政府交涉,促使我国驻外使节级别升格为大使,这在当时是一个重大突破。1934年10月17日,刘文岛正式成为我国驻意大利的全权大使,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驻外大使,其多语言能力在此时得到了充分体现,他在递交国书时用意大利文表达,赢得了国际尊重。
在意大利与墨索里尼会面时,他的仪表堂堂和外交智慧给墨索里尼留下了深刻印象。然而,当1937年11月8日意大利承认“满洲国”时,刘文岛义正言辞地下令回国,用实际行动维护了国家尊严。他的外交态度被国人视为坚定而有尊严,备受敬仰。
扩展资料
刘文岛(1893—1967年),字永清,号尘苏,别号率真,湖北省广济县(今武穴市)人。1893年4月3日生。国民党陆军上将、黄埔军校政治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