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只有21岁的徐川在母亲开办的足疗店上班,自2005年3月12日至今,每周她都会抽出半天时间,为淄川开发区敬老院的老人们免费修脚。一年多来风雨无阻,先后为140多位老人多次免费修脚,被老人们亲切地称作贴心“小棉袄”。昨天上午记者跟随徐川来到淄川开发区敬老院,这里的老人们向记者讲述了他们和“小徐”的故事。
“我看看她就很满足”平时徐川从淄川城张的店里到敬老院都要骑上半个小时的自
行车。可最近修路,到淄川开发区的路很不好走,一大早徐川就步行三四里路,准备到一处平坦些的路,再打车到敬老院。
今年76岁的邢奶奶离休前一直在部队从事文艺工作,每次徐川来敬老院只要一有时间,她都要和徐川拉拉家常。
说起徐川第一次为她修脚的事,邢奶奶至今记忆犹新。当时她不知道修脚是怎么回事,徐川到她的房间让她坐在床上,把鞋脱了泡泡脚。泡了一会儿,坐在床边马扎上的徐川就拿起她的脚,用自己的小刻刀为她修起了脚。“不管脚是不是干净,徐川给我们修脚从来就没有一句怨言。而且她就像我的小孙女,像是一个我离不开的孩子,所以不用给我修脚我只要看看她就很满足了。”一封未读的感谢信和一盘鱼的故事徐川每次给老人修脚时,身边都会围上一圈老人,一位王爷爷就是“围观”族的一员。在徐川给老人修脚的时候,他就在一旁装作记者的样子对徐川说你干你的,我问你什么你回答什么,每问一个问题都认真地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我把你的事记下来,以后好给你写封感谢信。”可老人在写好感谢信不久就离开了人世。
徐川说她最不能接受的是老人的离世。院里有一位老奶奶,因为子女不是很孝顺,徐川为她修脚时,了解到她已经很多年没有吃过可口的点心了。第二周徐川就为老人带来了一兜点心,并经常为她买些水果点心。老人非常感动,就用自己的私房钱买来了鱼,亲手为徐川做了煎鱼和豆腐干,让徐川留下来吃中午饭。可不久,当徐川再来时,这位老奶奶已经走了,当时徐川的泪禁不住流了下来。
顾客的一句话,她学起了修脚“当初学修脚这一行,是因店里一位顾客的一句话。”2005年元旦,读声乐专业的徐川因为自己的声带闭合、咽炎及家庭经济原因,离开了心爱的课堂。那段时间她害怕面对别人,就一直在母亲的店里帮忙。期间店里有不少客人问有没有修脚服务,徐川觉得自己可以去学习修脚这一行。在一位顾客的介绍下,2004年5月她一个人去扬州拜师学艺。在扬州老城区,徐川租了一间不到5平方米的平房,每天早上7点开工一直工作学习到晚上11点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