裱画,作为一种专门技艺,主要应用于书画、碑帖等艺术品的装裱。这一过程包括将纸覆托于书画背面,之后用绫、绢或纸镶边框,最终安装轴杆或版面。成品形式多样,包括抽轴、书卷册页等。装裱后的书画、碑帖不仅外观更显美观,便于观赏与收藏,还能修复残破的部分,使其完整如初。这一技艺在古代文献中有着详尽的记载。例如,宋朝曹士冕的《法帖谱系北方印成本》中提到,装裱后书画整齐成册,字画尤为可爱。周密在《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中指出,装裱工艺有固定的尺度和规范,如标题、印识等。鲁迅在致台静农的信中,将自己的一封信比作被装裱的书画,表达了对于这一过程的感慨。明清时期,周嘉胄的《装潢志》和周二学的《赏延素心录》中,详细记载了装裱技艺的各个细节和要点。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