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如何顺应盐业体制改革促进企业发展

admin

�Vぜ�殴�菊�謇�妗!竟丶�省� 盐业体制改革 盐矿资源 盐业销售非盐经济 产业重组 目前国家已经确定盐业体制改革,而具体的改革方案我们并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盐业将会完全市场化。盐业体制改革是国家的政策,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不能怨天尤人,应该审时度势,分析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并强化有利的因素,规避不利因素和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顺应盐业体制改革,促进企业发展,坚持抓好盐业,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为人民更好服务,保障广大盐业职工的利益。 最近集团公司开展“如何应对盐业体制改革全员大讨论”,围绕“两矿是否合并”,“分公司是否改为子公司”,“产业如何重组”,“非盐经济搞不搞”等问题进行讨论。我强调的是“顺应”而不是“应对”盐业体制改革,在此发表如下不成熟的观点:一、构建紧密型现代企业 做为盐业集团公司下属盐矿的一名普通员工,我一直觉得轻工盐业集团公司,是从湖南省轻工业厅脱胎而来的,“政府部门”色彩远远大于“公司企业”色彩,集团公司对各子公司的管理,只是沿袭了政府部门的一些管理方式,还不具备一个现代企业的管理水平。况且当初的“湖南省轻工业厅”的重心是“轻工业”,并不是盐业,更不是盐业生产;如今的“湖南省轻工盐业集团公司”重心是转移到“盐业”上来,但是盐业体制改革之前的“湖南省轻工盐业集团公司”其重心只在“盐业运销”,更准确地说是“食盐运销”方面。盐业生产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更没有得到应有的权益,制约了盐生产企业的发展强大。当然,这在盐业体制改革之前,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盐生产企业与食盐运销企业,盐业管理部门之间利益分配不公,盐生产企业因为利润薄,成本高,而盲目扩大产能,恶性竞争,造成资源能源的巨大浪费,恐怕这是催生盐业体制改革的催化剂。 集团公司对盐生产企业,简而言之主要管了两件事:领导的“帽子”和计划盐的“单子”。盐业体制改革了,“单子”没有了,“帽子”实际也由生产和市场决定,集团公司如果不打造紧密型企业,所谓管理可能也只是象征性的了。集团公司应该注重对两矿的资本管理、资源管理和战略管理。 在市场化条件下如果集团公司不强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加强执行作用,下属的公司就会继续各自为政,内耗无法控制,集团总体利益受损,特别是两矿肯定会出现互相倾轧恶性竞争的局面,其实当下已经存在互相挤对的现象。正因为如此,有的人才提出了“两矿合并”的命题。我认为两矿合并的可能性是不大,因为两矿的差别过大,诸如:资源、能源、区位、设备、工艺、产能、人员等等,湘澧盐矿无一优势,湘衡盐矿是不可能接受与湘澧盐矿合并的。而湘澧盐矿会因为抱着合并的幻想不思进取,所以,我认讨论合并问题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当然,只要能够提高集团公司的总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集团公司的领导下对某些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是非常合理的易于接受和推行。 我以为当下最重要的是:1.盐业集团公司应该把重点转移到盐业生产上来。不论盐业如何改革,人民生活和化工生产还是要用盐的,盐业这个老本行无论如何也是我们的优势,非盐产业永远都不可能是盐业集团的主业,即使非盐产业发展壮大了,它也会脱离盐业。其次,大家都知道,盐业运销如果不是吃国家的政策饭,是不大可能赚钱的,前两年新闻媒体曝光的所谓“黑幕”,其实对盐业运销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几乎没有计算,简单地用出厂价和零售价来计算利润。盐业市场放开后,运输成本巨大、管理水平落后、人员负担沉重的运销企业效率将会非常低,流通行业不可能成为集团公司的经济支柱。所以集团公司的重点应该转移到盐生产单位来,向生产单位注入资金,尽可能衡阳、澧县甚至公安、松滋等地占有矿产资源,更新设备,改进工艺,降低生产成本。以资源这种“硬通资产”作为我们发展的后盾,以质优价廉的产品去占有市场,求得我省盐业的生存和发展。 现在销售不畅,有一种论调所谓“以销定产”,如果消极地以销售形势来组织生产,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和经济性将无法保证。生产是创造价值的过程,销售是实现价值的过程,都是经济活动的两个环节。能够稳定均衡实行低耗高效的生产,是生产对销售环境提出的基本要求。适销对路质优价廉是销售对生产的要求,使生产和销售两个环节互相促进,实现企业的不断发展才是关键。但是就目前的集团公司而言,应该是以发展生产为主,增强产品的竞争力为主,以此占领市场,促进销售。 2.组建新型的销售公司,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根据销售实际需要和精简高效的原则,划分销售区域并设立分公司。目前两矿的非计划盐都是由两矿自行销售的,前面说过有两矿相互挤对的现象,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而原来的盐业公司仅仅是销售省内的食用盐,运销能力浪费,效率不高。盐业市场放开后,销售公司可以对两矿盐产品进行统一销售,既避免恶性竞争,又提高销售工作效率,还解决了盐业运销企业经济效益不高的问题,充分发挥盐生产企业和运销企业各自的优势,提高集团公司的整体效益。 按这个思路,全集团公司各单位的功能都可以进行重新的调配和整合。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最大限度地保证经济效益。也只有这样,把湖南省轻工盐业集团打造成一个真正的现代企业。二、“两矿”并重掌握资源 所有的国际争端与战争,无不与资源有关,将来企业竞争的重要因素,必定也是资源。特别是盐行业,经济技术门槛低,失去了专营保护,如果不紧抓矿产资源,将会失立足之地。前面已经讨论,湖南省轻工盐业集团的重心应该转移到盐业生产上来,也就转移到湘衡盐矿和湘澧盐矿的生产上来。不论盐业体制如何改革,盐业永远都是一种资源型的企业,我们不可能说只要衡阳的盐矿资源而放弃澧县的盐矿资源吧?放弃资源对集团公司来说就是极大地决策失误。 从资源角度讲,我建议集团公司投入“盐井-申津渡-东港”盆地的找矿与探矿,将来在湖北境内采矿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早日获取湖北松滋境内的采矿权,新的采区规划布局与开采设计就会更合理更科学,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湘澧盐矿的采矿成本。据最新内部消息,松滋境内盐矿含盐系中的钾盐可能在1.4%以上,远远高于工业品位0.5%,公安埠河镇已经开始筹建钾盐矿。如果我们在松滋境内获得的盐矿资源中含有工业价值的钾,盐业局面那将是颠覆性的突破。以一个盐矿矿山技术人员的眼光来看,集团公司应该支持湘澧盐矿向湖北突围,湘澧盐矿向南“一边倒”式地发展和销售,都是不经济的。湘澧盐矿做为湖南盐业的北面屏障,能够保证省内及南方的市场少受侵扰。集团公司应该支持湘澧盐矿做强,以攻为守,夺取长江中游的市场。尽管湖北盐矿多,产量大,但是他们都挤在云梦应城地区,资源、能源、市场都十分紧张,况且这些盐矿分属不同的集团,盐矿多产量大实质是个劣势。湘盐如果做成一个强有力的企业集团,鄂盐不足惧。 在延长产业链方面,要继续做好文章。应该重新与天盛化工探讨合作,解放思想,不论合作形式,只要有利于双方发展,有利于国家和地方,就应该大胆尝试。天盛扩大规模,用卤水制碱有利于节能减排,是有益于国家的;因为国家提高制碱行业产能门槛,扩大规模也是天盛发展的自身要求;天盛扩大规模后,湘澧盐矿的能源、销售、运输等问题都会极大缓解。此外,调查市场需求,研发新的盐产品。以研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需求量大的盐产品和衍生产品。 作为要做大做强的湖南省轻工盐业集团,至少要巩固两矿的发展。如果只存在某一家矿山,“集团公司”其实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前面讨论过,两矿合并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在将来更紧密的集团公司中,两矿在技术、信息、管理、设备等方面,尽可能做到资源共享。特别是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方面,应该加强共享和交流,促进两矿的共同发展,使湖南盐业在全国立于不败之地。三、非盐经济如何发展 非盐经济搞不搞?这不是一个问题,必须搞!因为盐业市场放开后,为了提高效率,搞盐业要不了那么多人,不搞非盐经济,不去摸索就没有出路。再说,集团公司把一些“鸡蛋”都放在另外的一只或者几只“篮子”里,也是规避投资风险的策略。 如何发展非盐经济,才是真正的问题。我以为,目前集团公司做得比较好的几块,要巩固和继续发展,做的不好的如销售酒类产品、生产化妆品之类等要大胆地放弃。所谓非盐经济还是要围绕盐业,甚至攀缘盐业做文章,发挥我们的相对优势。在开发非盐产品时,因为不是我们熟悉的领域,要善于利用“外脑”,与科研机构、专利权人密切合作。做别人没有的产品,做虽然别人有而我们做的更好的产品,做市场需求量大的产品。 要搞非盐经济又必须明确非盐经济不是我们的主业,不能以它为主导,至少是目前不能以非盐经济为主导。因为客观地看,在别的领域我们都还没有经验,只在盐业领域有一些相对优势。如果弃用自己的优势,而在不明确的领域投入大量的资金与人力去摸索,胜算的概率太低,刚刚体制改革后的盐业,还不是“身强力壮”的时候,是输不起的。集中“优势兵力”,抓好盐业主业,在非盐领域巩固已有成果,放弃“陪本赚吆喝”的买卖,旨在“步步为营”,在其他方面小心探索,“伺机突围”闯出一片新天地。结束语 面对盐业体制改革,消极和抵制都是适得其反的。之所以要改革,说明以前的体制是不健康的,是不适应当前政治经济环境的,特别是利益分配格局是极不合理的,不利于盐业的发展。盐业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应该是更有利盐业的健康发展的,所以我们应该审时度势,顺应变革,使湖南盐业更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