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武术馆的蔡李佛拳推广工作,离不开区汉泉教练的卓越贡献。这位云浮县出身的武术大师自1936年创办“健民国术社”以来,一直在武术教育领域耕耘。他在广州创办的“城西全义堂武术社”和“西山武术社”培养出了一批批武术精英,如国家级裁判陈昌绵、全国武术观摩会一等奖获得者彭正庭等,他们都是区汉泉弟子中的佼佼者。
区汉泉以独特的教学方法和钻研精神,革新传统套路,如白模拳和十字扣打,删去冗余,调整动作,使蔡李佛拳更加完善,提升了比赛和表演的风格特色。他根据学员的体质差异,如体形粗胖者教授稳打稳扎,身材适中者则注重弹跳训练,这种因材施教的方式培养出各具特色的武术人才。
1984年,广东省武术馆首期蔡李佛拳训练班在区汉泉的指导下成功举办,报名踊跃,学员众多。他不仅担任主教练,还亲自指导,展现了对培养更多武术人才的执着。此外,区汉泉对中医正骨学也有深入研究,他的跌打诊所曾为学员和病人提供服务,编写了跌打伤科讲义,深受学员和同行的敬重。
近期,年逾花甲的区汉泉正致力于整理和传播蔡李佛拳的宝贵遗产,如初级套路《小扣打》,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这一武术瑰宝。他的贡献不仅在于传授技艺,更在于对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扩展资料
蔡李佛拳,中国拳术中南拳之一。相传为广东新会 京梅乡人陈享所传。他综合了蔡家拳、李家拳和佛家拳三家之长而形成一支新派,故名。该拳不仅在广东地区,而且在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一带也较盛行。此拳手法以拳、掌、桥为主。步法和腿法有弓、马、虚、拐、撒、扭步和踢腿、横踩、后钉、单飞脚和箭 腿等。其特点是快速灵活,柔中带刚,左右开弓,步法多变,具有勇猛、机智的风格。此拳共有四十九个套路,分初、中、高级。初级有四平桥、小梅花、截虎拳等;中级的有平拳、八卦心等;高级的有虎形、鹤形、醉七仙、佛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