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防前线到对外开放前沿,泉州经历了70年的巨变。泉州的外贸从粗放式出口到品牌出海,从传统外贸到跨境电商,从传统接单代工到平台化、定制化创新业态。
泉州的外贸进化历史光谱图记录了这一过程。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为泉州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1979年,泉州进出口总值仅有0.04亿美元,而到了1992年,外商投资总额突破10亿美元。晋江、石狮等地通过发展外向型经济,点燃了草根工业的星星之火。
泉州的鞋业在上世纪80年代末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成为“代工”主要经营模式。鞋服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订单如雪片般飞来。然而,泉州企业意识到,只有有自己的品牌,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于是,他们开始打造自己的品牌。
2019年上半年,泉州外贸实现了957.47亿元的进出口总值,增长13.7%,其中鞋服出口占比过半。泉州企业始终专注于做好每一件衣服、每一双鞋,这份执着成就了泉州外向型经济的“基本盘”。
泉州企业也在积极探索海外市场。匹克、安踏、特步等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加速国际化进程。泉工集团通过收购德国公司,掌握了全球最成熟的免托板设备技术,成为国际并购成功拓展国际市场的典范。
跨境电商成为泉州传统外贸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2018年,东海跨境电商生态圈正式开园,吸引了全球优秀服务商的关注和进驻。跨境电商在物流、盈利模式等方面的优势有效弥补了泉州传统外贸的不足。
面对经济新常态,泉州通过石狮服装城市场采购贸易试点等新平台,推动外贸创新转型。截至今年8月,试点出口货值已超10亿美元,备案市场主体超过5500家,“买全国、卖全球”平台集聚效应初步形成。
目前,泉州已有8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为外贸转型升级提供有力平台支撑。同时,7家泉企被认定为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我市外贸中小企业提供通关、物流、融资等服务。
泉州外贸营商环境更加完善,吸引了更多外贸经营主体的入驻。全市出口企业达到3900多家,出口超亿美元企业16家,出口超5000万美元企业51家,外贸主体队伍不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