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地区拥有悠久的玛瑙文化历史,早在7600年前的查海遗址中,考古发掘就揭示了查海人对玛瑙的认知与利用,他们制作的刮削器和玉器、石器,证明了他们是世界上最早认识玛瑙的先驱。
自辽代起,阜新的玛瑙业逐渐兴起,民间逐渐形成了采集、挖掘和加工玛瑙的生产传统。随着历史的推进,到了清代,阜新的玛瑙业发展迅速,成为了宫廷的贡品,体现了其在当时的重要地位。辽代墓葬中出土的玛瑙制品,如酒杯、围棋、项链等,不仅质量上乘,而且工艺精湛,令人赞叹不已。
据史书记载,《清实录》中的"宫廷琐事"提及,清代宫廷的玛瑙雕件和饰品多数来自阜新,甚至部分在阜新加工完成。玛瑙制品种类繁多,包括鼻烟壶、水盂、围棋、龙盘、佛手等,阜新因此被誉为"玛瑙之乡",声名远扬。例如,乾隆皇帝六十大寿时的"佛光玛瑙朝珠"贡品,以及中国博物馆的国宝级藏品《水濂洞》艺术精品,均源自阜新的水胆玛瑙原料。
改革开放以来,阜新的玛瑙加工业迎来了新的繁荣。该地区有近5千家厂家和商家从事玛瑙加工,其中十家子乡的老河土乡和十家子乡就有3128户专门从事这一行业。全国唯一的大型玛瑙专业批发市场设在十家子镇,每逢3、6、9的集日,国内外的客商纷至沓来,购销两旺,显示出阜新玛瑙业的勃勃生机。
扩展资料
阜新是中国主要的玛瑙产地、加工地、玛瑙制品集散地,玛瑙资源储量丰富,占全国储量的50%以上,且质地优良。 阜新玛瑙,不仅色泽丰富,纹理瑰丽,品种齐全,而且还产珍贵的水胆玛瑙。阜新县老河土乡甄家窝卜村的红玛瑙和梅力板村前山的绿玛瑙极为珍贵。阜新玛瑙加工业尤为发达,其作品连续几年获得全国宝玉石器界"天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