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棋手李昌镐,16岁夺得世界冠军,被认为是当代仅次于吴清源的棋手,巅峰时期横扫中日韩三国棋手,号称“石佛”,是围棋界一等一高手。
他下棋的最大特点就是 ——很少有妙手。
妙手指围棋中精妙的下法,有时候,一着妙手或解开困境,或扭转败局,甚至可以一子制胜。
《天龙八部》里虚竹随手破解珍珑棋局,就是一个妙手,帮他扭转人生,成为武林中内力最深厚之人。
厉害如李昌镐,为什么没有妙手?
“为什么,妙手可是最高效率的棋啊”
“…… 每手棋,我只求51%的效率。 ”
李昌镐又说:“我从来不想一举击溃对手。”
为什么世界第一的棋手,每子只追求51%的效率?
职业围棋选手之间的胜负,也只是在二三目之间,一般的围棋有200~300手,每手51%的效率,即有一半以上的成功率。150手51%的效率累积到最后,也会稳拿胜券。
李昌镐最使对手们头痛的恰恰就是“半目胜”,一局棋几百手,最后清盘——赢半目。
他的“围棋十诀”中第一条就是, 不得贪胜, 从来不想一把战胜对手,而是只追求51%的胜率,以微小的优势累积取胜。
曾国藩之前是一介书生,没带过兵也不懂兵法,奉旨在湖南练兵时,还因为触犯了当地将士的利益,被人拿着大刀追赶,逃到巡抚门前喊救命。
后来组建湘军,军队被打散了好几次,新建的船都打没了,有过三次要自杀的经历。
就是这样一个人,和太平军较量了13年后,最终成了赢家。
他打胜仗的心法是“守拙”:不取巧,不搞四两拨千斤。
他不懂兵法,就用最笨的方法“结硬寨,打呆仗”。什么叫“结硬寨”?
比如今天湘军接到命令攻打南京城。他们到南京城下,不进攻,先找个地方扎营,最好是个背山靠水,做什么呢?修墙、挖壕沟。
墙高八尺厚一尺,用草坯土块筑成。壕沟深一尺,壕沟挖出来的土必须要搬到两丈以外,防止敌人用挖出来的土回填。
壕沟外是花篱,花篱要高五尺,其中两尺埋入土中。花篱有两层或三层,用来防马队。
看,这还没有进攻呢,三防都做好了。这就是“结硬寨”,湘军本来执行的是进攻命令,但他们把进攻转变成了防守。
“结硬寨”把太平军搞得特别痛苦。太平军在清末算是骁勇能战的队伍了,碰到这种打法,一点招都没有。
你这里满腔热血,准备大战三百回合。他那里吭哧吭哧埋头修墙挖沟。一旦你进攻,一轮火枪给你打下去;一旦你不攻了,继续挖沟,根本不给你决一死战的机会!
扎一天营就挖一条沟,慢慢往前拱。所以湘军攻打一个城市,不像诸葛亮王阳明那样,用妙计智取豪夺,不是不停地挖沟。
一道加一道,圆圈套圆圈。一直到城市弹尽粮绝,然后轻松克之。
打武昌,胡林翼挖了一年沟;打安庆,曾国荃挖了5个月。要看哪个城市是湘军打下来的特容易,整个城外地貌都变了!
1909年北极点被美国人拿下,随后有两位探险家同时瞄准了南极点。
一位是挪威的阿蒙森,另一位是俄罗斯的斯科特。他们同时分两路出发,竞争第一个到达南极的荣誉。
1911年12月15日,阿蒙森成功把挪威国旗插在了南极点,而斯科特探险队的5名成员不幸全部遇难。
两者有很多差异,但是阿蒙森专门提到一个:在整个探险过程中,他一直坚持持续推进的原则。
在天气好时绝不会走得太远,以免筋疲力尽;在遭遇恶劣天气时,也坚持前进,保持进度。 他把探险队每日的行程控制在15~20英里;
另外一队则完全相反,在天气好时,斯科特让队员们全力以赴;而天气不好时,则躲在帐篷里抱怨鬼天气。
你愿意做阿蒙森,还是斯科特?
为什么“日行20英里”这么重要? 阿蒙森的总结是:
1. 在逆境中,让你对自己的能力保持信心;
2. 在遭遇破坏性打击时,让你减少灾难发生的可能;
3. 在失控的环境中,让你保持自制力。
好天气带来的“暴利”,破坏的不仅是你的自制力,更重要的是你的心态和预期!带着这样的侥幸心理进入严酷的南极雪地,根本没有生存的余地。
孙子曰: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先做到不被敌人所战胜,然后待机战胜敌人。意思是,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寻机破敌,争取胜利。
探险家阿蒙森,“石佛”李昌镐,大学士曾国藩,他们都证明了一个道理:
先占据不败之地,然后以微小优势,持续迭代,能产生非常巨大的力量!
我们要明白, 好的成功,都是聪明人花的笨功夫。
让我们和时间做朋友,日拱一卒,持续迭代最后功唐不捐,玉汝于成!
#时代# #人的命运天注定,你同意吗# #围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