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锦江中学创建于1944年,坐落在福建东南海滨之畔——莆田著名侨乡江口镇。学校南临浩瀚莆田 兴化湾,北眺巍峨岱帽山,怀抱宋代要隘“迎仙寨”遗址(清乾隆《莆田县志》载:迎仙寨在县东北待贤里), 依偎莆田胜景“锦江春色”,校园风光旖旎,环境幽静,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铸就了“学会求知,学会做人”的校训,形成了“乐教、和谐、博学、唯实”的教风,培育了“明礼、乐学、勤勉、创新”的学风。乡贤李仲方、卓仲贤、李冠东、王步溪、蔡文耀、陈振夏等人决心创办一所中学,以便江口子弟就学。
1944年,当时正是抗战末期,南洋已被日军占领,侨汇断绝,他们只好转而前往福州、上海等地向商家募集资金。在福州得到了时任福建省商会会长的蔡友兰先生的大力支持,终于在1944年罗星顶上借用锦江祖庙(真君殿)和锦江书院房舍,创立了江口第一所中学。建校之初,这所中学依托涵江中学,称涵江中学江口分校。1945年经国民政府 福建省教育厅批准,正式定名为“私立莆田锦江初级中学”。校名勒刻于碑,由清末莆田最后一位举人张琴题写。抗战胜利后,南洋交通恢复。 作为有着六十多年办学历史的传统侨校,锦江中学已经深深地为江口群众乃至莆田人民所熟知。“锦中”已经成为一个耳熟能详的学校代名词,校标的设计就以“锦中”两字的开头拼音“J”和“Z”为基调进行创造和设计。
(一)、整体造型把“J、Z”字母化成两本书,体现了学校教书育人的特性。
(二)、两本书构成“人”字形,极有运动感,既响应着学校“学会求知,学会做人”的校训,又追求“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校风,也突出了“和谐、乐教、博学、唯实”的教风和“明礼、乐学、勤勉、创新”的学风中人是第一要素的办学理念。
(三)、字母“J、Z”的造型酷似日月和海燕,既昭示日月交替、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又展示“海滨邹鲁”、“科甲芬芳”的文化底蕴。勇敢的海燕穿梭日月光华,寓示着锦中学子搏击海天的鸿鹄大志。
(四)、校标的整体外形紧扣锦江中学和侨乡江口的“江”,又蕴藏“山”的象形韵味,从而赋予人们“侨资”兴学襄教的翩翩遐想,再现锦中“依山襟海”的地域风貌。
(五)、在色彩运用上,红与蓝两种原色对比强烈,具有了深刻的寓意。红色是最具穿透力的色彩,是热烈的象征,代表学校朝气蓬勃,蒸蒸日上,充满生机和活力。蓝色是大海的颜色,具有广阔的寓意,象征学校海纳百川的办学成就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办学追求。 校训:学会求知,学会做人
校训是学校的灵魂和旗帜。“学会求知,学会做人”集中体现了学校群体对教育理念和办学方向的追求。在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学习首要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获得知识的能力、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能力和素质。“学会求知”这是学校赋予学生的终身护照和通行证。“学会做人”具有丰富的内涵,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头等重要。“珍爱生命、善待自然、诚实与守信、尊重与团结”这是做人的底线。“自主、自强、自信”这是做人的基本内容。“助人为乐、勇于奉献、大公无私”这是人格高下的尺度。 校风:以人为本,以德为先
人是世界的主体和根本。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性差异,促进学生自由、和谐、全面发展。“以德为先”就是要发挥德育在校园文化中的规范、引导作用。自古以来,我国就十分强调修身养德,培植出了“厚德载物,推己及人”的处事规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崇高情操。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我校明确办学定位,坚持德育首位,引领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雕塑学生健全人格。 教风:和谐、乐教、博学、唯实
“和谐”是学校发展的首要条件。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只有建立人际间关系及教师自我身心的和谐,学校才能做到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事业发展兴旺,正气蔚然成风。“乐教”是教书育人的境界。教师只有乐于教学,才能以苦为乐,增强责任感,激发潜能,勤恳敬业,无私奉献,引领学生学业成才、健康成长。“博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基础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时俱进,终身学习,方能在教学上厚积薄发,焕发生机和活力。“唯实”是教师的重要品质。教师只有拥有务实的工作之风、扎实的专业知识,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献身教育事业,才能无愧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古训。 学风:明礼、乐学、勤勉、创新
“明礼”是道德的基石。从狭义上讲,明礼就是讲究礼仪和礼让,包括重礼节和讲礼貌。从广义上讲,明礼就是讲文明、讲道德、讲秩序、讲卫生,注重公共文明和公共道德。严格遵守道德规范,有利于健全人格、夯实做人的基础,提高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乐学”是学习的动力。只有乐学才能把学习看成是一种乐趣、追求和责任,一种从愚昧通向智慧的快乐的人生旅途。“勤勉”是成功的最基本条件。书山无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生应当勤奋、励志,才能学有所成,回报社会。“创新”是民族的灵魂。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学校责无旁贷的重任。
校标、校训及“三风”的确定,是对学校办学成就、办学思路的全面总结和提炼,凝聚了锦中师生对校园文化的定位和追求,必将引领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