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教育属于中等专科学历层次,通常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结束后进行。中专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也会进行文化课的学习。中专学校通过国家统招计划招生,毕业生可以获得由省人事厅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开具的就业报到证,拥有完整的人事干部档案手续,成为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
中专教育分为普通中专和职业中专、成人中专(含职工中专),普通中专与职业高中、职业中专及技工学校有所区别。普通中专以培养拥有专业知识的中等人才为目标,录取率较低,通常不足10%,毕业生享有“铁饭碗”和干部身份,因此选拔严格,通过者多为智力拔群、学业优异的学生。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中国急需大量专业人才,招收初中毕业生的四年学制普通中专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这一时期,普通中专的录取率极低,毕业生享有稳定的就业前景和干部身份,因此选拔过程十分严格,通过者多为智力拔群的学生。当时的普遍认知是,“考不上中专的,才去上高中”。然而,一些学习成绩优异、有志向考大学的学生则选择继续升学。
1999年左右,随着大学扩招,中央部属中专及省属中专大多升级为学院或并入大学。之后,一些省份将地方县市属职业中学改制为新的中专(职业中专),2003年起毕业生数量显著增加。2008年起,剩余未升级的绝大多数四年制普通中专改为三年制,培养目标、教材及教学内容转向就业和技能导向(职业中专),少数普通三年制中专得以留存。
如今,中专教育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为社会输送大量具有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的人才。同时,中专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