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铁店窑遗址,位于婺城区琅琊镇泉口村铁店自然村附近,其古窑口散布数十条之多。这些窑址大都依山而建,绵延数千米,堆积着层层叠叠的废弃瓷器和碎片,有的厚达数十米。随着时间流逝,这些碎片被山体和植被覆盖,整个山体仿佛由碎瓷片构成。过去,村民们在挖塘、建房时,常能挖掘到大量碎瓷器。
铁店窑遗址于1989年被浙江省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数以万计的瓷窑遗址中,仅22家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铁店窑遗址便是其中之一。它是中国瓷器萌芽阶段的实物见证,展现出褐釉亮彩、乳浊釉、高浮雕堆塑、大器皿等不同时期的特色。这些特征体现了南北文化的交融,以及古婺州烧窑工匠的创新精神。婺州窑的烧造历史长达2700多年,在中国陶瓷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奠定了婺州窑成为历史名窑的基础。
婺州窑蕴含丰富的文化价值,与金华民间深厚的文化底蕴密切相关,对婺州文化的定位和认识有着重要影响。尽管其经济价值引人注目,但文化价值更不可忽视。然而,铁店窑遗址的保护面临着诸多困难。地面覆盖层较薄,易受农业和林业种植的影响。此外,农业用水需求导致水库建设,扰动和破坏了部分窑床。村民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对古窑遗址也产生了影响。自然环境的温差、冻融、水土流失、自然风化以及地面较大根系植物的生长,都对古窑遗址结构和表面产生影响。游人的活动,尤其是私自带走古陶瓷碎片的现象,也对遗址保护构成了威胁。
为了保护铁店窑遗址,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和规划。《金华铁店窑遗址保护规划》由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组织专家学者实地勘测,设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总面积为7.96公顷。保护规划期限为20年,分为近期(2005~2009年)、中期(2010~2016年)和远期(2017~2024年)三个阶段。近期计划投入资金133.5万元,中期155万元,远期35万元。这一规划旨在确保铁店窑遗址的长期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以传承和弘扬中国陶瓷文化。
扩展资料
铁店窑遗址位于浙江省金华县琅琊镇铁店村及其周围的山坡上,其年代上起北宋(公元960年),下至元代(公元1271年),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早在东汉及三国时期,婺州窑的堆塑工艺就相当成熟。到了宋代,铁店窑发展到高浮雕阶段。但现在1000多平方米的古窑址,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