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珠心算是心算吗

admin

算。

所谓珠心算,即珠算式心算。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加、减、乘、除、开方等运算的计算方法。其运珠技巧有一定的规律及口诀,当使用者能熟练操作算盘,除了会快速的求出正确答案外,也能将算盘的盘式、档次及算珠的浮动变化描绘到脑子里,这种活算盘的影像,称为“虚盘”。它透过知觉,形象,记忆等过程,在大脑里来完成珠算运算,即我们所谓珠算式心算。

珠算式心算,其速度之快非常惊人。往往只要听到题目报数,或自己看到计算题型,算者即能将答数脱口而出,或立即写出。所以珠算式心算是一门高级的计算技术。

发展历史

中国珠算历史悠久。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中国珠算的发明和长期以来的普及应用,为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那么珠心算又是从什么时间开始产生的呢。从大范围应用珠算、珠心算的功能看,大体可分为三次革命:

第一次革命

1972年10月14日下午5时30分至9时10分,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会见了美籍中国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和夫人。在交谈中,周总理向李博士问到美国的计算机情况时,李博士首先回答了有关问话,之后又提到:“我们中国的祖先,很早就创造了最好的计算机,如今还在全国通用的算盘。”周总理对李博士的回感慨良久,向在座的中央有关同志说出了珠算界奉为经典的名言:“要告诉下边,不要把算盘丢掉,猴子吃桃子最危险。”

因为周总理的号召,珠算风靡全国。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原因,国民经济滞后,计算机并不普及,因此,珠算的主要功能是计算。它不仅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从16世纪开始,逐步传播到一些周边国家和东南亚地区,对国际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再后来,“三算结合”(珠算、口算、笔算)教学的试验到大面积推广普及。据记载,从江西宜春市1958年开始在小学试行“三算结合”教学到1969年上海市崇明县新河五七三校小学推广“三算结合”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得到教育部的支持,迅速在全国发展起来,最盛时期参加学习的学生人数约3000万人次。“三算结合”教学使珠算的单一计算功能发展为兼有数学教具的功能,显著地提高了全国数学教学效果。但这时的心算不能脱离算盘单独进行。后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算盘开始逐渐脱离人们的视野。

第二次革命

从15世纪开始,中国的珠算逐渐传入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对这些国家数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日本,珠心算得到极大的重视。

20世纪80年代,珠心算的热潮也在中国初现,中国也开始重视起这项课程,在“三算结合”教学基础上发展起来了的珠心算教育。

90年代初,中国珠算协会提出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全国少儿中大力推广。使珠心算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然而随着珠心算的风靡,珠心算培训越来越趋于功利,弊端也随之出现了:校际的珠心算比赛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电视竞赛,上电视的“小神算子”们神气活现让家长们眼馋,“你快,我比你更快”的大跃进式攀比盛行一时,珠心算教学出现了大量的硬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