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如何解释逆流倍增学说

admin

了解肾单位的逆流倍增机制前,先要纠正一点:生理书上对这一机制的解释存在错误。这一机制的核心概念是“逆流”与“倍增”,而非书上所描述的那样。逆流指的是原尿从皮质到髓质内带再返流回皮质的过程,倍增指的是这一过程将肾小管浓缩原尿的效率提高了两倍。通过这一机制,肾脏能够高效地浓缩原尿,从每天产生的180L原尿浓缩至最终的1.5L尿液。

原尿成分假设为盐水,只包含盐和水。在肾小球产生后,原尿经过近端小管,这一阶段主要去除杂质,使盐水更纯。杂质和部分水分随后进入位于髓质内的毛细血管网,这时小管内外的渗透压基本等渗。

接下来,盐水进入髓袢的降支,即从皮质流向髓质外带的过程。髓袢降支可以通透水,但不能通透盐。由于皮质到髓质内带,渗透压逐渐递增,髓袢降支越靠近转折处,其渗透压越高,导致盐水中的水分逐渐排到小管外的毛细血管网,完成第一次重吸收。

之后,高浓度盐水通过转折进入髓袢的升支,此处的特点是通透盐而不通透水。这导致从升支起始处至皮质结束处,小管外毛细血管网中的盐浓度逐渐降低,形成了从皮质到髓质深处逐渐升高的渗透压梯度。有了这个梯度,盐水在降支中的水分能够充分重吸收。

最后,盐水从髓袢升支逆流回皮质后,进入远端小管,再通过集合管。在集合管中,再次通过上述描述的渗透压梯度完成第二次重吸收,最终形成浓缩的尿液排出体外。

记住,这一过程中的关键点在于渗透压梯度的形成与利用,以及不同阶段肾小管的特定功能,包括通透性差异。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逆流倍增机制使得肾脏能够高效浓缩原尿,维持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平衡。